國民黨與民進黨,皆已邁入選戰開打季,但和民進黨全黨上下展現團結相較,國民黨反而陷入利益分贓擺不平的困境。資源是良藥也可能是毒藥,反而讓國民黨選舉首要訴求「同心協力」立即破功。

失去政權的民進黨,近來逐漸擺脫扁案陰影,黨內慢慢趨於團結,連以往逢新潮流必反的獨派人士,這次都跳出來為過去的十一寇李文忠輔選。

反觀國民黨,一年多前的完全執政,就像藝人得了金馬獎、金鐘獎一樣,就開始出現「執政魔咒」,舉黨都想搶食執政後的龐大行政資源;而派系為了鞏固資源、延續在地方的政治生命,更展開絕地大反攻,在在都讓黨在這次黨內提名時,面臨分裂危機。

其實,國民黨應該早就領悟,不論是行政資源還是黨產,都未必是選舉利多,否則國民黨怎會在二○○○年失去政權,在那之前,國民黨在立院還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國會席次,但只要失去民心,就可以一夕兵敗如山倒。

同樣的,民進黨上台後也走國民黨的老路,變本加厲的挹注候選人各種行政資源,但也是從二○○五年後就一路敗下來,二○○八年更是大敗,選舉結果還不如當年一窮二白的時候。

台灣短短的民主發展史已經證明,再多的資源都買不到民心,要得民心,只有堅持改革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