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的第五天,紙風車劇團就決定組成「兒童生活藝術輔導團」,八月十七日開記者會發布訊息,反應出人意料,一周內竟有超過二千人報名,辦公室電話從未停歇,劇團只好提前結束招募。團長任建誠表示,是災難激發了台灣人的熱情!
想報名的志工蜂擁而至,在台灣民間社福團體史上可能是空前。任建誠說,原本估計頂多四、五百人報名,但招募志工的訊息宣布後,辦公室共八線電話從沒停過,電子郵件信箱也全是報名信。
志工每個月至少得輪班二次,南下陪伴災區小朋友,耗費的時間與精力相當驚人。但令劇團人員訝異的是,多數報名者是忙碌的上班族。任建誠欣慰地說,台灣人其實一點也不冷漠,只是一直沒有讓他們發揮熱情的管道。
志工都經過培訓,除了劇團擅長的戲劇藝術活動帶領技巧,並邀請臨床心理學會解說災區心理學,兒童福利聯盟傳授兒童輔導技巧。每位志工至少上課八小時、實習四小時,才能實際面對災區小朋友。
面對素不相識的災區小朋友,志工的耐性能有多大?為了和孩子玩一下午,志工們得早上六點在台北集合,選擇坐五個小時客運到高雄或屏東以便省錢。活動結束還要開會檢討,回台北已是深夜十一點多。這樣南北奔波,要持續半年。
住在台北的高雅雯是貴族學校的體育老師,她說,「現在才發現,原住民孩子更鬼靈精怪,和都市學生很不一樣!」
廿九歲的陳嘉欣是安親班老師,即使現在只是幫忙載送其他北部下來的志工、打理雜務,他也不以為意,「能參與整個兒藝營計畫,我就很滿足了。」
紙風車劇團資深演員周翌辰說,災區的孩子較缺乏自信,幾次活動下來,逐漸懂得互相尊重,打架次數減少,生活舉止也有所改變。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