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大陸國務院統計,○八年地方政府債務的規模約一兆人民幣。今年在四兆投資方案及寬鬆信貸政策刺激下,地方累計負債激增到五兆人民幣,若未能嚴肅因應,未來可能釀成巨大金融經濟風險。

儘管大陸現行《預算法》等法嚴控地方財政赤字和政府舉債,但事實上各級政府大都舉債或負債運轉。

地方債務的形成,主要透過地方融資平台,即政府通過劃撥土地等規劃,設立資產、現金流可達融資標準的公司,輔以財政補貼等優惠作還款保證。所募資金重點投入市政等公共事業,發行各種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及「銀信證」產品,如城建開發公司、城建資產經營公司等。

年初大陸央行表態「鼓勵地方組建地方融資平台,來拓寬融資渠道」,各級政府更競相組建投融資平台。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公佈調查結果,截至今年八月,全國三千家以上的各級政府投融資平台,超過七成是縣區級,總負債迅速竄升到五兆以上,其中絕大部分是銀行貸款。

若地方財政償付能力出問題,很可能會造成財政問題和金融問題,給地方留下隱形赤字和債務負擔。

大陸財政部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指出,眼前景氣回升與信貸增長,土地房產價格高漲,或可暫時緩解地方債務危機;不過,許多地方負債率過高,不少融資平台資本登載不實、抽逃資本金、管理混亂等。

「如果地方政府出現償債風險,最終都將轉嫁到銀行系統,甚至引發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劉尚希補充,這些抵押政府資產,以財政收入作還款來源的籌資辦法,已嚴重透支當地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