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獎風光落幕,餘波盪漾。最佳男主角名單傳出「早洩」,非但得獎者少了驚喜的快感,也讓落榜人很不爽,更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新人得獎並非首例,卻沒有像這次引爆話題,究竟是否「實至名歸」,見仁見智,評審有沒有心中如秤,心底應該很清楚。

演藝圈和職場一樣,除能力,講求輩份倫理,更重視人際關係。本屆最佳男主角得主父親是資深藝人,國外長大的兒子何其幸運,初試啼聲就挑大樑,要說沒受庇蔭,未免矯情。

得獎名單提早外洩,這表示有評審委員「大嘴巴」,迫不及待要炫耀「消息靈通」,是否「用心良苦」,要讓其他入圍者趁早死心,減少煎熬?能擔當評審者,在演藝圈或相關領域,一定具有舉足輕重的份量,不論是基於對候選人的偏愛,或與某人有交情想徇私,都只能做不能嚷。提早洩露名單,是在褻瀆專業,把評審這個神聖工作給做小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金鐘獎頒獎典禮冗長費時,比預定時間晚了一小時才結束。雖然規定每個得獎者只有四十秒致謝辭,但多數得獎者一上台,就關不住嘴巴,千篇一律的感謝伙伴、父母兄弟、評審、觀眾等等,了無新意,淪為背台詞機器,就算有主辦單位精心設計的嬰兒哭聲「干擾」,仍然充耳不聞。這反映一個現象: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得獎者何妨想想,當你在台上多講一分鐘,現場若有兩千人,就浪費了大家三十幾個小時的寶貴時間,成本何其昂貴啊!

為了避免歹戲連台,建議主辦單位,將來得獎者的感謝辭可以等典禮結束後再錄,讓有興趣的人收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