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縣政府十二年前在清水大排出海口,種植兩萬株紅樹林,目前濃蔭成林,占據大排出海口一半河道,加上每年颱風接二連三,十八日引起保育人士憂心;抨擊大排出海口種植紅樹林,嚴重造成河道淤積,影響上游米粉寮大排洪水排放外,將淪為破壞中部海域生態禍首。
縣府於八十六年在清水大排濱海橋以東出海口,種植兩萬株水筆仔,十二年來濃蔭成林,造成河道口嚴重淤積、卡滿垃圾,往昔退潮後,密密麻麻的和尚蟹已不復見。
潮間灘地淤積 不適底棲生物
保育人士指出,清水大排出海口到高美濕地的海岸線,擁有全省獨一無二的泥質潮間灘地,受到河口及海洋沖積孕育豐富的底棲生物;如台灣招潮蟹、黑嘴鷗和大杓鷸等,具有多樣性生態環境,成為中部鳥類棲息及保育天堂,每逢星期假日吸引數千民眾慕名前來賞鳥。
縣府於大排出海口東側種植紅樹林後,生態環境丕變。賞鳥人士說,中部海岸線根本不適合種紅樹林,紅樹林會造成泥質潮間灘地潮水流速減緩,加速灘地的淤積,不適合底棲生物生存。
占據近半河道 影響洪水排放
縣議員趙朝琴抨擊說,長年淤積會造成陸地上升,導致泥質潮間灘地面積逐年縮小;紅樹林成長快速,幼苗會隨著潮水往外海擴散扎根,又影響上游米粉寮大排洪水排放;萬一如賀伯颱風或七二、八八水災,從大雅鄉及大肚山的洪水排山倒海直撲而下,後果堪慮。
環保人士建議,縣府應以攔網圍住,防止幼苗順著潮水漂出去,危及高美溼地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縣府農業處認為,當年是配合政策於海岸造林,但造林有時會與生態、保育相衝突;針對環保人士建議,將召集相關單位實地勘查後,再研究治本方案。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