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揚子晚報》報導,從去年6月份以來一些專家學者不斷提出的「二次房改」,引起了高層的注意。

大陸住建部副部長齊驥啟動的「二次房改」調研,可以解讀為官方更積極為下一步的住房政策,進行初步的政策研究,也意味解決民眾「住房難」困境終於有了起步。

住建部動起來可解困境

但要進一步問,「二次房改」是重新回到過去老路,還是在現有市場化的基礎上對住房制度進行調整。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房地產開發商,他們均表示:市場化依然是大趨勢。

住建部限於職能,對於房價的控制有些力不從心,尤其是土地和信貸。因此,此次房改將會從住建部調研開始,而後由國務院出面設立住房改革協調小組來統一部署。

官方對學者們的回應指向「將繼續堅持市場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構建多層次、有區別的住房供應體系。」

不過,新的住房體系牽涉到財政、稅收、信貸、土地等各個環節和部門,並非住建部單獨所能完成。

「二次房改」最近在大陸引起熱烈討論。這名詞出現約有一年多。首先是發改委專家劉會勇提出的;大約在去年6月。第二次是由北京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提出,大約在今年4月。

李稻葵認為,房價水平已經超過職工正常的支付能力,造成社會問題。「在當前房地產業的制度規則下,結果就是沒有贏家。」

提供平價屋聲浪高

二次房改箭頭指向土地財政。「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上的投入和責任並不明確,要想徹底地進行二次房改,必須改變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的局面。」李稻葵認為。

今年7月,李明等14位學者再度提出的「二次房改」,希望能夠有一套制度,滿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以「定地價、定建房標準、定稅費率、定5%利潤率等」,同時將房價、建設方案規畫等,總體綜合得分高者,提供準市場化的平價住房。目的是在解決大陸都市日益緊張的高房價、一般民眾買不起房的問題。

「二次房改」的主要精神在於建立提供給中等收入民眾的政策性住房體系。有別於以往由企業或事業單位興建過渡房,提供給剛就業或低收入的本單位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