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我方提出兩岸政治對話三要件,大陸也傳出計畫以辛亥革命百年時機,透過大陸全國政協推動兩岸政治談判。對此陸委會發言人劉德勳表示,政治對話仍以制度化協商機制為主。馬英九總統日前也強調,目前時機不成熟,因為兩岸現在並沒有劍拔弩張,必須要到立刻談判的地步。
我方由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釋出啟動政治對話的要件,即必須先做到「ECFA、MOU完成簽署」、「國內達成共識」和「國際社會接受」的「三項準備」。劉德勳表示,兩岸關係是趙春山的專業,在所謂的「二軌」中提出這樣的說明,是根據趙春山本人多年的學術經驗。
政治談判無急迫性
劉德勳說,大陸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除慶典上的意涵外,也在於感佩當年革命先烈為國捐軀的精神,基本上,不論是「二軌」或辛亥一百周年,兩岸政治對話還是要以既有的制度化協商機制為主,不能以此解釋為兩岸屆時就會進行政治談判。
對於兩岸和平協定何時簽署的問題,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趙春山的說法,只是把馬英九上任以來對於兩岸是否要啟動和平協定或軍事互信機制協商再一次地明確表達,就是目前沒有政治對話的可能,更遑論兩岸簽署和平協定。
建軍事互信 條件不成熟
他指出,今年5月9日馬英九在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專訪時再明確對軍事互信機制指出,「這個議題太敏感,涉及台美關係,我們主要的軍備是來自於美國,因此我們非常謹慎。」從馬英九的表態可以看出,目前美國尚未對和平協定與軍事互信機制「開綠燈」。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與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16日舉行的研討會中,國內外學者也強調,追求兩岸關係和解,不能忽略了美國所扮演的角色與地位。
崑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吳漢認為,美日兩國在台灣有利益關係,他們不希望兩岸走得太快。所以兩岸政治性協商,仍要顧慮到諸如美、日等國的「意見」。
張亞中指出,政府透過具國民黨智庫背景的學者趙春山,明確表達政治對話前提,一是「國內達成共識」,其中包括「甚至不排除啟動公民投票」,二是「國際社會接受」。這擺明透露沒有美國的同意,兩岸的政治性協商是不會開啟。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