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B2版)至於第一家不一定要設旗艦店,無論街邊店、商場或百貨專櫃,只要地點適合都可行。

人才是零售業成功關鍵

問:為了明年西進,阿瘦做了哪些布局與準備?

答:零售業要成功,很多面向都要做到90分,就像商品很好,但人的素質不好,也許本來能賺到一定金額,卻變成只賺一些,甚至小虧。阿瘦的優勢是做了很多零售業該做的基本功,其中人才最重要。如果人不對、質不好、數量不夠,都會影響組織開展能力,而且零售點較分散,要透過各點的火車頭帶動成長。

3年前我們警覺到,6年前公司所設定成長目標好像都有跟上來,可是卻忽略要儲備未來外派大陸的員工。「產銷發人財」各層面都要有人才。3年前一警覺到,我們就開始徵選儲備幹部MA,培養大學或研究所剛畢業,還沒有工作經驗的新鮮人。

問:你們如何挑選MA?

答:我們每年7月和12月各招一期,今年第7期,這次共收到1萬多封履歷,篩選1200人筆試、150人面試,最後錄取50位,主要以企圖心、熱忱與潛力等原則挑選。

我覺得MA制度推行得很成功。公司現在有1000多位員工,平均年齡27歲,包括店長、商品開發很多都是七年級生,其中七年級生的店長就占8成,甚至現在也有七年級的督導。阿瘦皮鞋的督導要負責15到17家店,業績總共近3億元。

前陣子南京參展,也由七年級MA組成專案負責。我們常以專案運作模式,培養儲備幹部獨當一面、協調與策畫的能力。MA現在已有100多人,預期未來集團將繼續成長,像是未來大陸就可能有多個品牌,那就可能會出現多位總經理。

問:阿瘦皮鞋未來不考慮由子女傳承接棒嗎?

答:兒女要傳承還太早,現在是積極培訓MA啦。我們的規畫是品牌要國際化,而大陸市場是其中最大一塊,也是台灣最好發揮的地區。

未來在多地區、多品牌發展下,不會只有一個總經理。加上未來整個大中華地區,如果開幾千家店,大概也要有好幾個總經理,畢竟不是只有單一品牌。

問:除了人力資源外,阿瘦皮鞋還有哪些競爭優勢?

答:這兩年來,我們的「鞋品e學計畫」就獲得科專(經濟部科技發展專案計畫)千萬元的補助,不只是材料開發,也創新銷售模式,終極目標是大量客製化,將推出創新軟硬體測量消費者的腳型。

今年我們第一次參與經濟部產業科技創新獎競爭,就拿到傑出獎項,競爭對手包括廣達、鴻海等高科技廠商,獲得這個獎對傳統行業來說不簡單。

到大陸後,鞋子的「功能」也會是我們重要訴求之一。對消費者來說,沒錢時,鞋子穿了會痛還沒關係,富裕後,就會開始注重設計感,以及能否增進健康、避免受傷。

前瞻與後顧力同等重要

問:到大陸發展,鞋款的設計和品牌經營會獨立運作嗎?

答:到大陸不是直接複製台灣模式那麼簡單,各省都要用不同於台灣的方式經營。未來大陸團隊將比照阿瘦澳洲經營模式,和台灣團隊分開運作,徹底獨立,只有品牌相同,設計、行銷等都將完全切割。

以台灣的經驗,冬天不會有太多靴子的種類,涼鞋在南部仍賣得嚇嚇叫。但我們在上海的市調發現,有幾個品牌在最冷的1、2月,乾脆把所有鞋子統統收掉,只賣靴子。

經營流行零售業,預測市場需求很重要,這就是前瞻力。開發對或不對的產品,起跑點就不一樣。像台灣春夏一季、秋冬一季,每半年就歸零。華東地區氣候和台灣相近,不過四季更分明,登陸後,春、夏、秋、冬每季都要重新歸零。

前瞻力之外,產品如何出單、補單等後顧力同樣重要。否則只要商品轉調補出問題,資金就可能卡住,到時如果要賤價拍賣,存貨就會虧本。

中長期才開放加盟

問:大陸市場發展的目標是展店多少家?

答:剛開始會穩扎穩打,先從1、2家開始,再逐步擴大腹地,預計1年內開到20家。

如果在台灣有200家店的規模,我們對大陸市場的終極目標,若沒設定在2000家以上,那就漏氣了。後面要多個0,用這種標準來衡量是客觀的。

問:要達到這麼多家店的目標,會開放加盟嗎?

答:台灣和澳洲,目前為止都是自己100%的資金與直營人力。進軍大陸,參考多數連鎖企業的經驗,中長期基於快速發展的策略,加盟與區域代理是一條必走的路。這次我們到南京也開始布局了,和有意願的合作對象彼此初步交流,也許3到5年就能水到渠成,到時就不用純直營方式。

初期集團到大陸還是要先培養完整經驗,暫時不會接受外面的資金。按規畫,大概到200家店,當核心幹部透過直營深入耕耘、經營在地化商品,充分掌握所有know-how後,才打算再布局全大陸,這樣成功機率也會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