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B8版)重一代中也有順勢升級為重二代的,如張志祥,在「大煉鋼鐵」之後,2006年收購揚帆集團進軍造船業;2007、2008年又收購佳木斯電機與四川川鍋鍋爐,打造裝備製造行業。

重二代不再替國外打工

「過往是我們給別人打工的年代」,工程機械領域專家說,重一代組裝核心元件在國外,對價格可控性差;由於「重二代國產化率高,在一些高端機械設備中,國產化率甚至達到百分之百,現在到了別人給我們打工的年代了。」

與重一代倚借中國工業化騰飛需求拉動不同,重二代迅速接棒的主因是,全球產業格局在重工業領域的轉移。德、日、韓等國重工業工人工資是中國的7到20倍。「附加價值愈高行業,與中國的產業工人工資差距愈大。」謝國忠說。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重一代們在2004年宏觀調控鐵幕衝擊下,無不傷痕累累,九死一生。2009年,重二代們似乎又撞上一個壞年頭。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發出部分行業重複建設、產能過剩警告,將對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及風電、多晶矽等新興產業,進行嚴格准入、調整結構。

「重年輪」的圈數(從投資到產出盈利)至少5年,現在能活下來的重一代,本身就意味著勝利。而重二代在顯山露水之前,也往往提前3、4年布局,未來能否持續壯大,值得觀察。(摘自《中國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