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期大股東進出股市的狀況來看,企業主普遍看好第3季的業績表現。進入11月之後,A股將漸漸擺脫2800-3100點的區間整理格局,展開一波延伸到農曆年的大行情。創業板雖然備受追捧,但續航力仍有待考驗。

隨著創業板融資的影響力開始降低,加上禁售股的解禁效應進入尾聲,A股市場漸漸擺脫資金面的壓力,股市將再度回歸基本面表現,市場焦點集中在第3季經濟數據與企業財報之上,而深知公司業績的大股東們已紛紛開始加碼自家公司股票,A股市場也漸漸擺脫弱勢格局,在企業獲利逐季攀升的情況下,中國股市可望展開一波延伸到農曆年的大行情。

創業板 法人難長期投資

融資壓力是過去一季最困擾股市的地方,大陸國慶長假後到10月15日,短短一周內,就有21檔新股進行招股活動,其中聖農發展(深:002299)、太陽電纜(深:002300)、齊心文具(深:002301)三檔是中小板的新股,預計集資額17億人民幣,凍結資金估計可達3000億人民幣。另外18檔則是創業板股票,雖然加總集資額只有43億人民幣,但目前市場對創業板熱度相當高,因此預估將凍結近1兆人民幣的認購資金,對於主板市場的短期資金供應勢必造成一定的衝擊。

不過,創業板雖然備受追捧,但續航力仍有待考驗。首先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業務多為一般投資人較不熟悉的產業,例如立思辰是一間為企業客戶提供辦公信息系統服務的公司,但是中國企業在這種外包辦公系統服務的發展仍屬萌芽階段,且企業本身介入門檻並不高,投資風險較高。

另外在創業板中最受矚目的華誼兄弟也是如此,雖然有許多明星如馮小剛、黃曉明、李冰冰等加持,但是公司在過去數年一直處於資金緊張的局面,如果有一至兩部大製作電影票房不如預期,對公司全年業績就會產生嚴重影響,同樣也屬於高風險投資。至於其餘公司也多缺乏長年穩定的業績做支撐,難以吸引機構法人做長期投資。

另一方面,創業板IPO定價偏高也開始讓投資人熱情降低。在第一波招股的創業板中,平均本益比為55倍,凍結市場資金8000億人民幣,但第二波招股的9家公司中,鼎漢技術竟以82.22倍的本益比發行,改寫原先中南風股份71.53倍的歷史紀錄。定價普遍偏高也讓第二波招股的凍資金額頓時下降到4668億人民幣,遠低於市場預估,若正式上市後股價沒有太好的表現,未來創業板籌資對大盤的影響將愈來愈小,加上11月的禁售股解禁數量遠低於10月,新增貸款也連續2個月上揚,資金面對A股的負面影響已經開始逐漸消弭。

政策做多有利A股

融資壓力不但降低,中國官方近期更力推三大政策實質帶動A股買盤。首先是中國匯金公司宣布買進中國銀行(滬:601988,513萬股)、工商銀行(滬:601398,3,007萬股)與建設銀行(滬:601939,1,614萬股)等三大權值股,這三大權值股占A股權重高達12.3%,加上匯金公司表明未來一年將持續買進這三檔股票,官方宣示的做多效應也讓散戶開始瘋狂搶進三大銀行股,進一步成為強大的撐盤效應。

其次是落實放寬QFII額度,每間外資的額度上限由8億美金提高到10億美金,並且可以開設不同類型與性質的資金帳戶,如果以目前已經獲得額度共有76家QFII計算,未來市場的潛在買盤就高達152億美金,對股市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此外,目前中國並未開放外資直接購買A股,但透過QFII的持股變化,仍可清楚了解外資對於產業及個股的布局方向,例如第2季QFII共計增加了1.18億股的A股投資,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交通運輸及金融保險三大產業,而增加持股最多的前三名個股則是寧波銀行、格力電器以及光明乳業。

至於最多QFII布局的股票包括白雲機場、隧道股份、大唐發電等,都分別有四家的QFII機構持股;古越龍山、恆寶股份、世茂股份、威海廣泰也分別有三家QFII長期買進。考量到中國資金進出並不是那麼便利的情況,QFII的核心持股都可以視為機構法人的重點布局對象,投資價值自然優於一般股票。

第三,中國證監會也推出新的政策,允許投信業做有限度的手續費率調整,包括在客戶買入基金後一個月內就贖回時加收懲罰性的贖回費,以及持有基金滿3年以上免收手續費等,兩者都是變相的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基金,並且於短線炒作略施懲罰。

企業主加碼 波段行情可期

融資壓力降低,基本面則陸續傳出好消息,9月新增貸款為5,167億元,連續兩個月回升,9月無論是出口貿易總值或進口總值都創下今年以來最好的成績,加上外商直接投資(FDI)總額大幅上揚18.9%到78.99億美元;全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升2.8%,漲幅也比8月擴大0.8個百分點,再再反映出中國經濟持續好轉且具有可持續性的趨勢,預估中國第3季GDP將達到9%或以上,第4季更可上看兩位數成長。

企業獲利與經濟成長息息相關,因此目前市場最重要的焦點就落在即將公布的第3季財報上。中國整體上市公司去年的淨利潤平均下跌16.9%,特別是第3季與第4季,營利年化分別衰退了18%與84%。不過今年以來,隨著中國大力的振興經濟方案與史無前例的新增貸款加持,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逐漸好轉。

截至10月中旬,共有766家上市公司發出財報預告,其中有49%業績保持年化成長態勢,雖然也有51%的公司仍舊發出獲利預警,但相對第2季已出現兩位數的正成長,包括電力、化纖、建築材料、交通運輸等大型產業,今年前3季的利潤成長都在15%以上,反應企業第3季業績確實好轉中。

企業主是最了解業績的一方,因此由其進出股市狀況也能先看出一些第3季業績的端倪,整個9月限售股解禁減碼達到68億人民幣,雖然年化成長了18.7%,但其實只占當月限售股比例的7.3%,顯示股東們相當惜售。另一方面,整個9月分上市公司大股東回購自家公司股份的金額高達50億人民幣,比起8月的4.3億大幅成長,也反映出大股東們普遍看好第3季的業績表現。

對於整體A股市場來說,雖然創業板推出(10月23日)前仍有資金面壓力,但是在基本面逐季逐月撐強的過程中,下跌空間相對有限,預估市場在等待第3季財報的過程中仍將進行區間盤整,進入11月之後,A股將漸漸擺脫2800-3100點的區間整理格局,展開一波延伸到農曆年的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