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下午,劉震雲與德國作家Martin Mosebach在法蘭克福書展會場就中德城市文化差異進行對話。

劉震雲曾接受受歌德學院中國分院邀請,在德雷斯頓和杜塞爾多夫兩個德國城市生活了兩個月。Martin Mosebach曾在上海和南京居住了兩個月,對中國城市也有經驗觀察。因此,兩人的話題聚焦在城市觀察。

Martin Mosebach說,德雷斯頓只有300年歷史,有著悠久傳統的法蘭克福也只有2000年歷史,但中國城市歷史長達5000年者比比皆是。他讚歎中國的城市歷史傲人。

劉震雲則表示,中國城市雖然擁有悠久的歷史,但未必具備文化,因為很多中國城市的市政建設缺乏長遠的規畫。他舉例說,德國城市的下水系統可以使用上百年,因為德國人設計時會考慮未來使用情況,但中國城市規畫,卻連未來10年的未來景況都不會考慮到。Martin Mosebach表示認同地說,上海很好,但感覺不出它的主題設計。

劉震雲也說,「現在中國的城市,都是一塊一塊地堆積起來的,缺乏總體感。」他幽默地建議Martin Mosebach乘著時光機回到中國的唐朝和宋朝,因為那時的中國不但是世界中心,而且城市建設水準優異,充滿對稱的美感,體現了中國人的哲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