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10月17日白天接下國民黨主席職務,晚間立即啟程到高雄市,品嘗六合夜市小吃,接受訪談推銷高雄旅遊,隨後並夜宿高雄。總統兼主席如此「拼觀光」,看似照顧在地產業,實則暗藏兩岸互動玄機。
主因是民進黨運作達賴來台、熱比婭記錄片放映,都從高雄市啟動,甚至連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都被列入計畫邀請之列。民進黨連踩中共三大痛腳,導致大陸觀光客拒入高雄,萬人旅遊團擦邊而過。高雄觀光業者只能苦澀面對陸客退房潮,各大景點秋水望穿。馬英九食宿高雄的動作,不可能彌平觀光業者和高雄市政府之間的心結,對於召喚陸客遊子恐怕也難起作用,那麼,其意圖為何?
馬主席何以直奔高雄
依據八八風災水患之後所留下的媒體規範:是否在第一時間趕赴災難現場是檢驗政治人物的最高標準。於是這兩個月以來,我們看到兩任內閣成員爭相趕赴災區,好歹也要在電子媒體前留下「在場」映像,即使無濟於事,至少也要交心表態。
馬英九的執政黨主席職務從高雄市開始,這一方面是媒體政治慣性化的「交心表態」需求,另一方面是高雄面臨陸客抵制,觀光蕭條,這無疑是兩岸互信機制崩解的一個警訊。馬英九急急趕赴現場,基本上是已將高雄視為兩岸變局的一個「重災區」。
民進黨最近對「敵方」所發動的這一波波攻擊,不禁讓人想起大陸名小說家余華和法國哲學家朱利安(Francois Julien)的一番對話。余華在法國知名度甚高,他的小說《活著》和《兄弟》都已譯成法文,前者經張藝謀改編成電影,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朱利安曾在文革末期到中國留學,目前在巴黎七大任教,著作等身,於哲學、漢學都涉獵頗深。今年5月,第三屆「小說家國際會議」在法國里昂舉行,主辦單位安排兩人進行一場名為「從毛澤東到奧運」的對話,深入觸及中國文化底層和社會變遷。
中國人擅長間接戰略
有趣的是,主持人問及:朱利安在著作中強調中國人擅長的「間接戰略」,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而余華小說中卻處處可見最直接的街頭暴力,究竟何者為真?
朱利安引用《孫子兵法》的道理,指出中國人的策略是盡量花費最少的精力來獲得最大的勝利;他們分化對手,弱化對手的立場,卻讓對方不知不覺;他們避免直接的交鋒廝殺,寧願耐心使用謀略,暗中進行「寂靜的轉變」。余華則表示,由於他描寫的是鄉野底層窮人的生活,這些人直來直往幹架打罵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街頭上的實景。
結論是,在中國也許存在著兩種面對衝突的態度。兵法家、政治人物、文人慣於使用「間接戰略」。鄉野底層百姓則一般是直來直往,不計較最後勝負,只求一時痛快酣暢。
這一次高雄和北京的對壘,我們是不是從這一篇對話中看出什麼樣的苗頭?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