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改會昨日關於綠稅(能源稅+環境稅)的決議,「非常含混其詞」,令外界看不懂。未來整個綠稅的規劃,將拉回行政院,稅額將大幅調整,讓1年來努力投入研究的計畫主持人蕭代基被狠狠「將了一軍」,足見工商團體驚人的遊說力量,充分展現政治影響力。
財政部長李述德昨日赴立法院財委會,並未出席賦改會,由次長張盛和代為出席。張盛和建議,先推動能源稅立法,溫室氣體稅因稅額難有共識,二者分開立法,賦改會並因此做成決議,這一切割非常高明!乾坤大挪移,課稅主體由企業移轉到大眾身上。
能源稅的二大主體為:油價與電價,油價主要是影響大眾,而電價對企業影響較大。
依賦改會昨日的決議,未來10年油價將比照日本和韓國的水準,逐年加稅。按蕭代基版試算,汽油每公升加稅16.6元,漲幅56%,油價可以轉價給消費者,由大眾負擔。在產業方面,油價上漲最受影響的是運輸業,一般企業影響小。
在電價方面,發電的二大能源是核能與煤炭(火力),蕭代基原主張對核能課稅,但昨天被排除在能源稅之外。昨天決議核能免稅,煤炭低課。
另外,蕭版對煤炭每公斤課1.68元,稅收2000多億,在昨天變成「稅額不決定」,行政院將參考95年財政部和行政院版每公斤0.4元課稅,稅負只有蕭版的24%,不到1/4,稅收也下降到500億。
在蕭代基版本規劃中,電的加稅,占能源稅一半以上,而昨天出現大逆轉,電價每度僅僅只影響1毛,對工業用電價格的影響不到2.5%,估計企業的負擔非常輕。
在賦改會中,工商團體因理論與模型推估,不如學者的精準,在辯論中未必佔上風,因而轉向行政院高層遊說,在科層體制下,政策改為由上而下,令學者專家感歎,效果實在驚人。
能源稅未來決策權仍在行政院,賦改會的討論過程將謹供參考。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