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議題持續發燒,雖然國內產業意見仍沓雜,但機械業者都認為,若不加緊腳步,「台灣機械產業將會越來越難過」;未來在東協加一、東協加三逐步實現後,更可能會逼迫產業外移、流失就業人口,進而失去台灣的競爭力。

雖然馬總統不斷強調會在明年春以前與大陸洽簽ECFA,經濟部長施顏祥也證實,將在十月底前進行第四次非正式協商,交換早期收穫清單意見,儘快進入正式協商階段,更將簽署ECFA視為明年達成的目標。

雖然許多產業大力支持ECFA,但也有許多民眾抱持反對的態度,不過慶鴻機電協理王陳鴻就明確指出,「不簽ECFA,以後台灣機械業將會越來越難過」;而建德工業副理黃鋰成更認為,台灣機械業的產值幾乎都來自於外銷,如今大陸已是各國積極爭取的「戰場」,當然要積極進入,否則台灣將會失去優勢。

在大陸設廠已有十五年經驗的慶鴻機電,在台市占率超過七成以上,主要經營模具設備廠、高速雕洗機等外銷,在大陸市場已有相當優勢。王陳鴻表示,在金融海嘯發生前,每年均有十五億台幣以上產值,但因金融海嘯衝擊全球產業,產值大幅滑落。

如今ECFA議題發燒,王陳鴻表示,台灣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日本、韓國,如今韓國已積極與各國洽簽FTA,若台灣再不加緊腳步,未來將要多負擔九點七%的關稅,將會失去原有的競爭力。

建德工業副理黃鋰成也認為,機械業的產值幾乎都來自於外銷,近幾年在大陸迅速崛起下,不但是世界的工廠,也是各國積極爭取的「戰場」。由於目前進入大陸仍要課徵高關稅,若大陸與其他對手洽簽FTA,台灣將會失去優勢。

王陳鴻表示,雖然金融海嘯造成歐美經濟力疲軟,也變相讓台灣機械產品出口至陸增加兩成,但未來待歐美一旦復甦,或東協加一、東協加三逐年實現後,台灣的機械產業就會面臨被邊緣化命運。

王陳鴻說,洽簽ECFA對機械業可說是「百利無一害」,不但可吸引台商回流,更可增加上百個就業機會。黃鋰成也認為,一旦簽署ECFA,不但能搶得世界市場的大餅,更可將大陸視為進軍全球市場的跳板。不過王陳鴻也建議,政府一定要排除意識形態,否則可能會造成另一波產業外移潮,政府對弱勢產業也要訂出明確的配套並協助其轉型,才能雙管齊下、得到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