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委會委託學者研究兩岸簽署ECFA對台灣就業市場影響評估報告昨日公布,研究報告針對四種不同假設進行評估。報告指出,若不簽署ECFA,預計有4.7萬人失業;簽署則可增加10萬個就業機會。簽署後服務業將為最大的受益者;傳統產業則會遭受「重傷害」。
針對兩岸簽署ECFA對台灣經濟造成何種影響,勞委會委託致理技術學院國際貿易系系主任林國榮教授做的研究報告昨日出爐。報告指出,兩岸簽署ECFA後,GDP可望提高0.7%至0.824%,就業機會則增加10.5至12.5萬個;若不簽署,GDP則下降0.179%,將影響4.7萬人就業。
評估傳統製造業受創重
研究報告中也指出,簽訂ECFA受益最大的職業是以服務佐理人員(增加4.34萬人)、操作工及體力工(2.93萬人)及技術工(2.83萬人)為主。但如果不簽ECFA,則僱主為降低成本,大量自動化,也以商品買賣業的服務佐理人員、操作工、體力工受到衝擊最大。
若簽署ECFA,在「大陸全面自由化,而台灣只開放工業、不開放農業」的情況下,將可增加經濟成長率0.824%,並透過產業產出增加帶動勞動力需求,總體就業人數可望增加12.5萬人。主要創造就業部門將是行銷服務業、知識密集及高科技製造業;受衝擊產業則是傳統製造業及礦業。
勞委會研究報告採「靜態模擬」
勞委會強調,研究報告採「靜態模擬」,經濟部委託中經院的研究報告則是用「動態模擬」,且模擬推估的假設不同,因此不宜比較。動態模擬推估的GDP成長達1.65%至1.72%,就業人數則增加25至26萬人,但靜態模擬增加就業人數為13萬人,則與「勞委會」研究報告較為相近。
經濟部力爭農業不開放
「勞委會」表示,所謂「靜態分析」是指不加入資本累計效果,出口擴張等帶動就業人口等因素。研究結果顯示,若台灣不簽署ECFA而被「東協+3」排除在外,對經濟負面衝擊是GDP下降0.179%,並使就業人數減少4.7萬人。
另外,民進黨立委蘇震清昨日在立法院質詢時說,根據大陸商務部發布的最新研究資料顯示,兩岸簽署ECFA後,大陸受益金額是台灣的4倍;對於兩岸即將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政府不能報喜不報憂,任意簽署喪權辱國的協議。
經濟部長施顏祥回應說,大陸商務部公布的研究資料,是假設台灣市場能夠全面開放所估算出的數值。但經濟部對於兩岸簽署ECFA已有因應措施,對於大陸的農產品、大陸勞工及1000多項工業產品,將極力爭取不開放。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