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大陸經濟蓬勃發展與對岸年輕人在職場上的生猛表現,長期經營大陸市場的台商,對於台灣下一代的競爭力,顯得憂心忡忡。
在「2009大學生赴大陸台資企業研習成果發表會」上,台灣各方代表共襄盛舉,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基金會董事長陳明璋、漳州台商協會會長何希灝、靜宜大學國際企業系系主任詹秋貴等與會;經濟部、教育部、海基會等代表參與,共同對台生赴大陸就業的趨勢發表意見,以及探討如何提升台生的競爭力、如何提前做就業準備。
研習與參訪大不同
陳明璋表示,「不少大陸台商返台探親或開會時,經常表達對台灣經濟前景的憂慮。」希望藉由「產學接軌」的研習活動,讓台灣學子及早熟悉大陸的經營環境。他強調,此研習營跟一般學校舉辦的「大陸參訪」學術交流很不相同,台生是實際到台商公司參與整個公司操作的「研習」,而不是「實習」。
在成果發表會上,各代表對於兩岸的教育交流發展前景都看好。何希灝表示,漳州市政府一直在積極協商「兩岸學歷認證」問題,以及解決台生在當地任職「公務員」的問題。
另外,教育部參事很讚賞台商離鄉背井赴大陸打天下的企圖心,現在已有108個台商協會散布在大陸各地,甚至到達新疆等地。另外,他表示「陸生來台」問題遲遲無法通過,主要考量因素是怕陸生搶工作機會,所以還有待相關單位後續研商;而「學歷認證問題」各方還在積極規劃、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與會的台商都極憂心台生競爭力問題,因此皆想透過「研習營」這個平台給予台生實戰經驗累積。連展科技公司總經理陳鴻儀特別指出,「台灣有規模的企業絕大多數都已經到大陸發展,甚至整個經營活動都移到大陸。看到大陸各方面快速進步,對台灣各項競爭力發展減緩感到憂心。」他還表示,「大陸幹部的工作動機、學習能力與投入程度不斷提升,台籍幹部卻一直退步,逐漸出現台籍幹部被大陸幹部取代的趨勢;在此情況下,毫無經驗的台灣學生要到大陸發展,絕對會更加困難。」
透過「研習營」培植實務經驗
大陸大學生不僅薪資較台灣人低,而且各方面條件也較好,成為台商愛用的原因。早期想要派台灣員工赴大陸工作非常困難,提供比原薪高二至三倍薪資待遇還乏人問津;如今卻有愈來愈多的求職者自願到大陸上班。台灣畢業生在台灣就業,與到大陸工作的薪資已拉近只差二成。目前台灣大學畢業生起薪約2萬5千到2萬8千元(台幣,下同),到大陸工作約台幣3萬到3萬5千元;台灣研究所碩士生起薪約3萬到3萬5千元,到大陸工作有3萬5千到4萬元。
艾美特副董事長蔡正富說,「台商大部分還是採用當地員工。像現在大陸大學生平均薪水為1萬元,比聘用台灣員工低很多。比較起來,大陸學生對公司貢獻度較高;但大陸員工的最大缺點是忠誠度不高,常有竊盜公司商業機密的案件發生,讓公司很頭痛」。
赴大陸就業成為趨勢
但台生還是保有一定的優勢,深圳台商協會一位資深幹部表示,大陸台商多數以人才本土化為主,但許多與台灣相關的業務仍需要許多台籍人才,目前仍面臨找不到台籍員工的問題。
另外,蔡正富強調公司需要「差異化人才」,台生思考能力與大陸員工存有差異,且忠誠度比例較高,因此會在公司裡設置一定的台幹名額,如在外銷部門裡,固定錄用10%台灣員工。
他強調,大陸人口是台灣的60倍,要出頭比台灣難上加難,造就出當地人思想很「鬼」的特質:不僅很會看人臉色、攀關係、打交道,加上做事能力好、頭腦動得快、外語能力強,因此台生如不努力塑造自我優勢,會被市場淘汰。
蔡正富認為世界各企業赴大陸發展是必然趨勢,很多企業的應徵條件要有「曾赴大陸工作的相關經驗」,所以「研習營」能讓台生及早擁有此資格。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