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白毛女該嫁給黃世仁(樣板戲《白毛女》中的反派角色)」的觀點在網上引起熱議。許多90後女孩紛紛附和,贊成嫁給黃世仁。華中師範學院的女生說:「現在大學生找工作這麼難,嫁給『黃世仁』,等手裡有了錢,可以再自我奮鬥,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當年的白毛女也可以這樣規畫自己的人生,可她偏要和黃世仁對著幹」。
這種觀點的流行,表明人們由上世紀40年代對群眾疾苦的同情,演變成而今對權錢的膜拜。問題還不僅止於此,如果黃世仁僅僅是財富的代名詞,那麼白毛女完全有理由嫁給他。然而,黃世仁是什麼?他是壓在老百姓頭上三座大山的象徵,他的財富是欺壓貧苦人民聚斂而來。現代的黃世仁是什麼?既然是黃世仁,那就是違法犯罪斂得錢財的壞人,這樣的黃世仁嫁得嗎?
「黃世仁」雖然只是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但作者賦予他的代表意義不是錢財,而是邪惡,是老百姓恨不能食肉寢皮的壞蛋。有女生天真地說:「如果我嫁給有錢人『黃世仁』,可以拿他的錢捐給慈善事業,幫助有需要的人」。我不禁感到悲哀,歷史知識和是非標準似乎都被遺忘了。別忘了,喜兒(也就是白毛女)的父親是被「黃世仁」逼死的啊!
「黃世仁」不是財富的代名詞,別弄混淆了。女孩們要嫁的是「錢」,而不是逼死父親的「黃世仁」,從這個意義上講,概念混淆的責任在我們的教育者,請幫90後補補歷史這一課吧,否則,我們的社會真要大聲疾呼:「救救孩子」了!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