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於兩岸簽訂ECFA、MOU等經濟協議,乃至於擬議中的軍事互信機制等種種議題,都突顯了社會科學相關科系的學生,未來將扮演重要角色的事實。然而,長久以來台灣社會忽視相關學科,使得未來可能缺乏兼具專業素養與學術熱情的人才,後果十分嚴重。

台灣社會 理盲濫情

例如,許多華人父母反對小孩讀歷史,畢竟這是一種長遠卻未必能回收的投資。不少社會科學系所學生畢業後,只得到與所學完全不相干的行業工作。而台灣社會存在「理盲又濫情」的問題,許多民眾寧願受政客的情緒性操弄,也不聆聽專家意見,因此難以產生具備長遠戰略素養的知識份子。

在西方社會,歷史與社會科學是相當受到重視的。歐美學界公認歷史是面鏡子,因為在人類經驗中有太多案例值得借鏡。

在台灣,大企業家多半沒有捐錢給學術機構進行研究的習慣。主流社會一切似乎都從「私」出發,沒有為國家的長遠利益想方設法。理工、醫療人才的培訓固然重要,但我們能沒有具備國際觀與歷史觀的政治與戰略人才嗎?

短視近利 亟需打破

許多讀歷史或社會科學的同學,對自己未來前途抱持悲觀情緒,也有人只是想混混學位,拿此當作未來就業的跳板,往往不存在最基本的學術熱忱。會產生這樣的問題,還是因為整個社會缺乏遠見。

希望社會科學領域能得到政府與主流社會的重視,更對存在使命感與熱情的社會科學系所學生們致敬,國家未來的發展,肯定是脫離不了大家的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