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歲的法國小提琴家浦利葉(Christophe Boulier)(見左圖,台灣絃樂團提供)今年自大學畢業剛好滿三十年,也就是說,他畢業於巴黎高等音樂學院時才十四歲。他坦言,自己成長在單親家庭,家中貧困,十八歲參加知名的「隆‧提博國際音樂大賽」,固然希望自己受到肯定,另一方面也希望獎金可以貼補家用,那年首獎從缺,他拿下第二獎。
浦利葉認為,一位音樂家的自由意識很重要,「現在很多年輕作曲家,忘了根源,跟著世界潮流跑,很危險。」他指出,現今全球樂界把許多注意力放在大陸,「當我看到五百個小孩集體練琴的畫面時,心裡甚為憂心,音樂家所需的創造力和藝術性不可能如此產生。」
浦利葉率直、有話必說的個性,也反應在他喜愛的作曲家身上,「我喜歡有獨特民族性格的作曲家,像是哈察都量的作品很阿美尼亞、葛利格的音樂有著挪威人的誠懇和固執。」在這次來台的獨奏會上,他安排演出三首葛利格的小提琴奏鳴曲。
浦利葉只要有機會,也不忘提攜自己哥哥荷吉斯(Regis Boulier)改編的作品。他說哥哥會拉小提琴、彈鋼琴還會作曲,可惜音樂學院畢業後,就投入合氣道,如今只是偶爾動動筆。音樂會上他所演奏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就是哥哥改編給小提琴與絃樂團的演奏版本。
浦利葉二十三日與台灣絃樂團於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二十五日和三十日在台東、苗栗舉行獨奏會。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