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東鎮早年曾名列台灣四大鎮之一,鎮內工業大廠林立,竹東鎮長蘇仁鑑廿三日將帶著一群地方文史工作者去參觀竹東一號油井,這座井在民國廿三年曾因鑽探起火,連續燒了卅六天,可見油氣蘊藏之豐富。

民國廿三年五月七日,竹東鎮員崠里一號油井試鑽到二九九米時,突然猛烈噴出天然瓦斯並著火。

當時火勢猛裂,就連日本人都無法辦法搶救,只好找來美國技師協助,在火起的卅六天後,終於將大火撲滅。

長久在竹東讚研地方產業史的文史工作者認為,竹東的豐富油氣,是促成民國廿五年,在新竹市赤土崎成立天然瓦斯研究所,由竹東直接拉管供應瓦斯,並在埔頂設立變電所的原因。

隨後還陸續在埔頂地區設置海軍燃料廠(今中油油庫),台灣硝子工業會社,日本化工硫安工廠(今台肥工廠)等;至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新竹埔頂地區大小工廠已有一五○家。

台灣光復後天然瓦斯研究所由中國石油接收,後又合併糖業、林業、台北工業等試驗所及台灣肥料研究部為聯合工業研究所。此外,清華、交通大學陸續在新竹復校、工研院在竹東成立,新竹科學園區也闢建出來。說明竹東豐富的油氣供應,是發展近代工業基礎不可缺的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