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西松建設於二戰時,強擄三百六十名中國人至廣島勞動,存活的中國受害者及其遺族共八人在日提起訴訟,日本最高法院於○七年四月判原告敗訴,但勝訴的西松卻決定與原告在庭外和解,並允諾設立二億五千萬日圓(台幣八千八百四十三萬元)的補償基金。在日本戰後賠償問題中,日本企業主動和解賠償乃罕見的案例。

西松提出的和解內容為:一,認識歷史責任,表明謝罪之意;二,設立基金以作為賠償被害人、調查下落不明者、建蓋紀念碑等之用,補償的對象則是當時所有的三百六十人。

八十四歲的原告邵義誠廿三日在東京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的要求被認可,還獲得謝罪,感到很欣慰,希望其他日本企業和日本政府也能全面解決此問題」。辯護律師內田雅敏則表示:「即使不在法院訴訟,也有像這樣在庭外和解的解決之道。」

西松建設過去的立場一向是「這個問題早已解決」,但由於日前爆出違法獻金事件,使西松形象受損而決定改變方針,西松接下來也要與被擄到新潟的一百八十名中國受害者進行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