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毒奶事件爆發後,大陸官方重新修訂《乳品安全標準》,以復原乳(保久乳)稱霸大陸乳業市場的蒙牛和伊利原先強力運作,去除乳品上的復原乳標示,或是禁止鮮乳標示「鮮」字(大陸稱為禁鮮令)。
過去,在復原乳業者的強力宣傳下,便宜、保存期長的復原乳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市場上,復原乳和鮮乳的市占率為七比三。但在去年毒奶事件後,消費者健康意識提高,買鮮乳的人增加,目前,復原乳和鮮乳的市占率變成三比七。
因此,蒙牛等復原乳業者利用政府修訂乳品安全標準的機會,游說採取「禁鮮令」,但遭鮮乳業者聯合反擊,目前政府已傾向取消禁鮮令。
據上海《第一財經日報》揭露,蒙牛、伊利等乳企巨頭從今年六月起開始游說政府,一個月後,鮮乳業者,如光明、三元等聯合上書政府指出:如果復原乳標示取消,或不在鮮乳上標示「鮮」字,消費者將無法區別乳品原料是鮮奶還是奶粉而成。
衛生部和國家標準委員會均收到這份聯合建議書。不久後的8月5日,包括曾壽瀛、劉振邦以及顧佳升在內的新《乳標》制定小組成員,被臨時召集到衛生部開會,包括衛生部、發改委、農業部等在內的十多個部委主管、專家共計70多人次與會。
8月19日,衛生部的態度發生了180度轉變,第一次站到鮮乳陣營這邊。
報導根據剛出爐的新《乳標》發現,鮮乳陣營主張的「產品名稱分類可用到標準正式文本中」、「調製乳應單獨制定相關辦法」、「必須在標識上區分巴氏消毒乳、滅菌乳以及復原乳」等建議,都被採納。
曾壽瀛證實,禁鮮令可以視作基本解除。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