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協議啟動時機與條件備受關注。昨日在立法院舉辦的一場關於和平協議的研討會,與談者批評,馬政府現在的兩岸政策是「只經不政」,不僅在野黨不願碰觸,連執政黨也迴避與對岸協商和平協議。學者疾呼,朝野儘快建立共識,停止內耗,不然台灣遲早會被對岸吞掉。
這場名為「兩岸和平協議啟動時機與條件」的研討會,昨日由「台灣競爭力論壇」在立法院舉行。
扁規馬隨 兩岸思維守舊
會中邀請國內知名學者及政論家,探討日前國民黨智庫、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所言的兩岸展開政治對話的三個前提──先簽ECFA與MOU、取得國內共識和國際社會接受。輿論認為這是馬英九總統透過黨智庫來表露政府欲拖延兩岸政治對話的立場。
選前積極、選後卻退縮,與談人對馬政府兩岸政策的反覆感到不滿。知名政治評論家南方朔率先開砲,痛批馬英九是「不領導的領導」,只想安穩做完任期。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黃光國認為,「一中兩憲」是保護台灣利益最佳的方式,簽署和平協議不能再拖,但關鍵在馬身上。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東野也批評,如果趙春山提出的三個條件是政府目前的態度,代表馬政府根本沒有意願跟對岸談和平協議,也沒在規畫兩岸未來的發展,國民黨只是在延續扁政府只談經濟不碰政治的舊思維。
內耗嚴重 我陷吞併危機
他認為,兩岸要從國際規範來談,建立信心以防止衝突。但目前國內的兩岸意見與看法相當分歧混亂,朝野內耗嚴重,若不快取得共識,「我講難聽點,台灣遲早被吞掉!」
南方朔更直言,就是因馬政府對兩岸政策的反覆不定,導致大陸對馬英九漸失信任,才用和平協議逼台灣上談判桌。
不過前立委林濁水認為,信心建立是建築在雙方實力對等的前提上,台灣相較對岸是戰略上的守勢,要如何建立對等的信心機制?他指出,受黨內外輿論壓迫,且親中或不親中都會引起社會疑慮,使馬政府在兩岸和平協議上難有進展,更不可能在國內取得共識。
不應選舉考量拋棄承諾
林濁水提醒說,「中國並沒有統一的急迫感,我們幹嘛急著上談判桌?急於談判只會讓自己陷入不利的條件。」
兩岸議題紛擾多年,民進黨執政時的「去中國化」政策已成綠營選舉主軸,朝野政黨要取得共識,似乎難如登天。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感慨說,1996年後台灣便陷入內耗嚴重的民主內戰。但他強調「共識」本身的邏輯就有問題,人民認同領導人選舉前的宣示,當選後他的宣示就代表國內多數共識,所以應貫徹選前承諾。他呼籲馬英九,不能因選舉考量就「只經不政」,迴避和平協議。「年年都在選舉,難道要一直逃避下去?若馬在2012年提前跛腳,和平協議就更不可能談了!」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