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上周衝關不成反而下跌65點收7649點,專家認為,大盤目前是「上有鍋蓋、下有撐」,短線預期將處於7600點上下各200點的大箱形區間震盪。即使本周跌破7581點的月線支撐,季線將有較強的支撐,拉回正是佈局下波段趨勢股的機會。
元大投信投資長劉苓媺指出,台股後市除了看美股表現外,與中國股市連動性越來越高。近期陸股持續走堅,中國戮力拼經濟,其龐大的內需、民生消費及基礎建設商機,預期將使半導體、面板、鋼鐵、塑化、中概等廣泛的台股產業受惠,值得關注。而年初以來銷售量優於預期的產業,因成品及原料庫存去化快速,對中上游原物料的需求會增強,原物料股有行情。
美國公佈Q3財報的公司,四分之三都優於預期,對美股應有一定支撐。後市必須開始追蹤歐美耶誕旺季鋪貨狀況是否符合預期,這將反映歐美此次景氣復甦及民間消費的回復力道。其次,要注意新台幣走勢,新台幣走勢和台股具一定相關性。
劉苓媺認為,由於台股來到相對高點,操作難度升高,但中多行情仍看好,即使短線面臨獲利了結賣壓,回檔幅度應該也不會太深。技術面在跌破10日均線後,短線有走弱趨勢,但季線應可作為初步較強支撐。不論是短期操作者或中期操作者,應該把握善設停利、做好資產配置、不追高殺低是不變的法則。
凱基投信專戶管理部協理李梅蓮則認為,未來一周或甚至延伸到未來一個月,研判大盤均將處於7600點上下200點間的大箱型區間來回震盪。待11月下旬,大盤整理時間已夠,搭配市場對明年1Q的景氣能見度更進一步確認後,多頭比較有機會重新攻8千點大關。
李梅蓮分析,當前台股面臨二個較大的問題。首先,雖然美股、台股的科技大廠所發布的季報及營運展望普遍不錯,但因電子股的財報行情已提前反應,電子業的旺季效應又開始減弱,短期又欠缺前瞻性的基本面利多,造成電子股的買盤不敢進場,賣壓提前出場。
其次,量能無法進一步擴大,攻勢難以持續,造成大盤屢屢過前高後就拉回。不過,每次單日大跌急殺後,隔日賣壓就減弱,顯示係短線漲多後的獲利賣壓回吐,並非大盤結構出問題。
就技術面來看,月線、季線持續向上,中多格局未變。值此電子股暫時休息之際,傳產股題材開始多於電子股,包括大陸第三季GDP表現達8.9%,十一長假內需銷售亮眼,讓市場對大陸年底至明年農曆春節期間的傳統內需旺季更具信心,中概股有機會續強。營建資產股因油價高檔,新台幣升值資產價值攀升,仍有表現空間。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