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一般預料,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在東協高峰會議期間將大力提倡「東亞共同體」構想,但事實上他推銷乏力,而從這次東協峰會所見,東南亞未來是誰家天下已昭然若揭。

溫家寶就此構想對媒體發表的說法是:「東亞各國社會經濟制度不完全一樣,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完全一樣,因此要形成一個共同體,必須是一個循序漸近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等於否定了鳩山提議的可能。

其實,東協構成的情況同樣很複雜,新加坡人均收入近三萬美元,緬甸卻只有不到二百美元,而緬甸與越南實行社會主義制,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卻是民主制,菲律賓是天主教國家,泰國與緬甸則是佛教國家,馬來西亞與印尼卻是回教國家,這還不夠分歧嗎?東協這樣分歧、不平等而能夠成為共同體,為什麼東亞就不能?

所以溫家寶的這種說法真實是推託之詞,骨子裡的意思就是「不贊同」。

中國為什麼要贊同呢?除非是犯傻,不然不可能上這個圈套。

中國的基本目標是「東協加一」,了不起是「東協加三」,雖然加三是增加了日本與南韓,但這兩國在東南亞遠非中國之對手,中國支持加三已是無可奈何了,讓它接受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乃至美國,那簡直是自毀長城。

且看中國與東協接近的程度與著力之深。就以這次會議召開前而言,一、中國宣布設立一百億美元的「中國─東協投資合作基金」;二、向東協國家提供一五○億美元的信貸支援;三、向東協欠發達的國家提供二億七千萬人民幣特別援助。這豈是日韓所能做到,連美國也辦不到。

以後呢?中國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區協定在六十五天後就開始正式運作,要在東協國家中建立經濟合作區,不斷擴大中國對東協的投資,要盡快商定《中國─東協交通合作戰略規劃》,要構築互聯互通的區域基礎設施網絡。

而一百億美元投資基金首期募集的十億元已到位,一五○億元信貸支援中的優惠貸款額度則增為六十七億美元。

中國與東協關係已發展到這種程度,而美國最近方由國務卿希拉蕊出面說,美國「又回到本地區了」。回來做什麼?能倣效中國這樣大手筆地交朋友嗎?

當然,東協對中國這樣的區域影響力,是有戒心的,但是,中國從來不表示要東協在政治、外交上對中國有任何支持,更不干預東協國家的內部事務,那麼,接受影響力又何妨?除了印尼及新加坡希望美國插手東協外,區域其他國家從不如此表示。畢竟他們經濟基礎薄弱,國際經濟金融風波不斷,而有中國作為背後靠山,何樂而不為?

美國雖說是回來了,但東協能忘記當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美國袖手旁觀的舊事嗎?美國是不甘心東南亞乃至東亞淪為中國勢力範圍,然而美國國力已大不如前,國際環境也非從前,美方的國際信譽更已破損,想在東亞與中國相爭是辦不到的事,因為這不是武力所能達成的目標。

美國駐北京大使洪博培曾否認美國回到東南亞是針對中國,他說東協從來就是美國的重要夥伴,東協與美國經濟往來甚至超過德國,更何況現任總統歐巴馬曾在這個地區(印尼)生活過。

既然是重要夥伴,以前為何要拋棄?現在為何又要回來?沒有人認為美國不應該回來對付中國,問題是,拿什麼來對付?肯掏出幾百億美金來嗎?肯不再對東協國家內政指手劃腳,說三道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