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關任意查扣入境旅客隨身書籍行之有年,「禁書」名單又不對外開放,讓許多人蒙受損失。今年六月旅澳大陸學者馮崇義,被廣州海關沒收包含學術著作等十一本書後,決定狀告海關尋求法理支持,並要求官方公開「禁書」目錄。
根據「南方週末」報導,仍持中國護照的馮崇義,目前是澳洲科技大學副教授與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職南開大學教授。六月五日他從香港進入廣州天河車站通關例檢時,被海關查扣隨身書籍,包括購自香港的學術著作《解構與建設》、《燭盡夢猶虛—胡耀邦助手林牧回憶錄》、《胡耀邦與中國政治改革》等十一本,海關記錄所扣書籍「涉嫌違禁印刷品」。
馮崇義跟海關人員解釋,書籍均是香港合法出版品,多由內地學者撰編的研究著作,且對專業研究工作非常重要。但溝通未果,教授於是要求海關公開不可入境的書籍目錄,但關員回覆,禁書名單乃保密資料,其「違禁範圍」由「有關部門」決定,海關內部掌握。
長沙《晨報周刊》文化版編輯袁復生也表示,他七月底自港返國時,也被查扣《拒絕遺忘》、《江戶四十八手》等書,前者甚至是汕頭大學九九年的出版品。
馮崇義認為,海關扣書若基於未公開的祕密文件,並不符執法程序,故決定控告廣州海關,並要求公開「違禁書」目錄。此案已於本月一四日開庭,庭審中雙方的爭議焦點是:海關扣書的法律依據、禁書認定與公告的具體標準,以及大陸海關法第二條所規範的政府授予海關的執行權限,是否包括對出版物內容?此案目前仍未宣判。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