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開放國內DRAM業者申請的「產業再造計畫」於十月廿日停止收件,計有宣明智的TMC與力晶黃崇仁的TFC兩案送件,但台塑集團的南科、華亞等則並未申請。經濟部工業局官員私下表示,TFC計畫與DRAM產業再造計畫不同,故對此案心有疑慮。言下之意是,工業局心中的「正選」還是只有TMC一案。該案一旦審查通過,將提請經建會國發基金參與投資。
國內輿論對於DRAM再造案已經有相當多的討論;從去年底的大體支持,一路演變到今日的全面反對,可說有非常大的轉折。但也許是受制於前內閣對TMC案決議支持的壓力,經濟部的官僚體系似乎完全不隨外在的環境改變而調整其態度,迄今還是鐵齒地要支持TMC的數百億投資案。在此,我們要把好話與醜話都一次說清楚。所謂好話,是向工業局解釋DRAM大環境今非昔比,執意投資TMC則是拿納稅人的錢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至於醜話,則是明白警告主事者一意孤行的法律責任與政治後果;執意硬推TMC的人要對後續的爛攤子負完全的責任。
我們說DRAM再造環境今非昔比,其實幾乎是熟知市場行情者的共識。在去年底世界經濟跌落谷底之際,DRAM一顆不到一美元,廠商哀鴻遍野、周轉不靈,就連美日技術母廠也是命在旦夕。在那個時候,不論是代工廠或技術廠都已在閻王殿掛了號,不時就會被宣召掛點。如果我們的主管部會去年底能在最短時間內插手,接管國內若干間代工廠商、買下足夠的爾必達或美光股權、達成上下游協力交流的互惠契約,則台灣的DRAM業確實有機會與韓國三星一搏。
但是經濟部與行政院在官僚墮性的羈絆下,並沒有掌握黃金數周的機會。先是府院高層胡亂放話,使國內廠商預期鴻鵠將至,以致中下層官員想要整併國內代工廠,變得非常困難。其次是行政體系運作遲緩,也沒有人敢對國外技術母廠的股票下手。等到黃金機會流失、DRAM價格開始回升、國內廠商一家家從閻王殿脫身、國外技術廠先後回神之後,經濟部卻又下不了台,才勉強推出一個TMC案。
照理說,這家新成立的TMC公司應該要發揮「合縱」國內代工廠的功能,集體與國外技術廠洽談。但實際上,TMC卻像是在玩「連橫」遊戲,逼退了若干台塑相關廠商,而自己與日系母廠暗通款曲。接著,在日本政府表態之後,主客地位易轉,台灣的代工廠似乎只是外國技術母廠的合作對象,不再有主導權。此時DRAM再造計畫已告失敗,戰略目標已絕無可能,只剩下TMC或有的戰術操作而已。事到如今,任何人都看得出來已難有所為,經濟部卻還在趕鴨子上架,硬要推其投資案。難道只因為這是前內閣宣布過的政策,就一定不能轉彎嗎?難道國發基金數百億納稅人的錢,就該這樣胡亂揮撒嗎?
即使從程序面來看,我們也弄不清楚:TMC這家公司究竟憑什麼被相中?而宣明智這個人又經過什麼審議程序而能夠出線?如果什麼行政程序都沒走,就要賦予DRAM整併的公權力,還要外加數百億元的公款投資,這與公務員的「圖利」行為,恐怕只有一線之隔。如今,已經有人向美國議員指控台灣DRAM整併計畫涉嫌不公平競爭,而將來TMC案送到行政院與國發基金審查時,所有的負面資訊更會潮湧而至。經濟部工業局現在可以鐵齒、可以堅持、可以一意孤行,但是我們要對所有涉及此案的公務員與國發基金委員提出忠告:把數百億國家經費丟進池塘,可是有法律責任的。就算構不成刑法上的圖利,單單監察院的行政糾彈,恐怕就會是無窮無盡的麻煩。
總之,整併DRAM的時機已經過了、行政院當初一廂情願的TMC計畫也已經破局了。台灣的DRAM產業再造不必然全無前景,但必須要冷靜等待機會,謀定而後動,才可能有所進展。半年前倉卒提出TMC案,是經濟部的疏失、劉內閣的錯誤,但亡羊補牢時猶未晚。萬一政府真的砸錢進去而覆水難收,再要改變就得由地檢署與監察院接手了。希望,不要走到那一步。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