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將於30日正式開市,首批有28家公司掛牌交易,高成長性是決定創業板投資標的的關鍵。華誼兄弟、機器人、紅日藥業等均可擇機配置。對主板而言,不是只有資金排擠效應的壞處,預期在比價效應下可為主板帶來一波新的波段行情。

創業板的建設,可追溯到1998年1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主持召開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會議,決定由國科委組織研究建立高新技術企業的風險投資機制總體方案,進行試點。但2000年以納斯達克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股票市場單邊下跌,網絡科技股泡沫破滅,中國創業板就此難產。

創業板定位於兩高六新

2007年8月,中國國務院批復以創業板市場為重點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方案,並於今年3月發布創業板IPO辦法,7月公開受理創業板發行申請,並定位於「兩高」(高科技含量與高成長性)和「六新」(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能源、新材料、新商業模式),自此中國創業板正式啟航。從首批上市公司來看,具有新成立、發行規模小,成長速度快等特徵。

與國外多數創業板相同,中國創業板定位於發展處於創業與創新階段的企業。從定位上看,主板是藍籌股市場,中小板是中小企業的搖籃,創業板則是創業創新的「助推器」。

整體而言,此次上市的28家公司具有三大特色,首先行業覆蓋面廣泛、集中度高,範圍達到11個,並包括主板市場少見的行業,以電子信息和醫藥板塊超過半數,其中電子信息板塊有9家,醫藥板塊有6家,機械設備有3家,商業連鎖和電力設備板塊各2家,其餘分別歸屬傳媒、節能環保、設計、檢驗測試、軌道交通、運輸物流等六個行業。

其次,成長性較好但下降趨勢明顯,以近3年利潤的複合增長率來看,超過100%的有9家,8家在50%以上,但大部分公司已過了創業初期的高成長,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快速成長期。預測28家公司的淨利潤平均複合增長率為21.44%,複合增長率超過20%的有15家,25%至30%的有3家。

最後,此次發行的市盈率普遍過高但申購低於預期,28家公司平均發行價格達25.43元、超募資金倍數達1.19倍,發行市盈率(靜態算術平均)達56.6倍,較27家今年已完成發行的中小板公司相同口徑可比值38.83倍高出45.77%。

從申購結果來看,前三批創業板公司分別凍結資金7841億元、4668億元、6200億元,略低於市場預期。由於創業板新股發行市盈率較高,部分謹慎的投資者選擇觀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申購熱度。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平均網上中籤率和網下有效申購獲配比例分別為0.8%、1.46%,是今年已發行的27家中小板公司可比平均值的3.33、2.98倍。

中籤者上市日應賣出

考慮到創業板公司發行價格已較高,從估值來看缺乏吸引力,短期剩下的只有投機性交易的機會,建議在一級市場中籤的投資者在上市首日逢高賣出為主。從中長期來看,等待市場參與者較為理性則可以考慮具備獨特概念的個股,由於主板市場沒有相似的個股,在估值上沒有參考,可以考慮短期介入,博取交易機會,中長期則可等待更好的買點出現。

不過,高成長性是決定創業板公司投資價值的關鍵,具有以下特徵之一的公司存在持續高成長的機會,值得長期跟蹤:主營業務屬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領域,符合產業升級趨勢,技術壁壘高;競爭優勢凸出,具有持續自主研發創新能力、較強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商業模式獨特,可複製性弱。

重點篩選出行業成長性和自身競爭力俱佳的幾家公司,包括華誼兄弟(300027)、機器人(300024)、紅日藥業(300026)、吉峰農機(300022)、樂普醫療(300003)、特銳德(300001)等個股,投資者可以在上市後擇機配置。

「類創業板」具投資性

就目前的創業板而言,我們可以從中發現有很多質地良好的公司,整個市場未來3年的平均增長率有望達到50%以上,帶來很多值得配置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二級市場發行的80至90倍的創業板也會給目前40倍左右的主板和中小板中的「類創業板」帶來相應的交易性投資機會。

我們可以分別從主營產品、所屬行業、經營模式、股本結構、盈利情況等進行分類,將每一種分類與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進行對比,都可以從現有上市公司中找到類似的公司,將這些類似的上市公司統稱為「類創業板」。例如探路者的啞鈴式的經營模式可相對於美邦服飾(002269),立思辰的服務外包經營模式可相對於禦銀股份(002177),其新穎的營運模式,市場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期待。

因此創業板的推出對主板而言,不是只有資金排擠效應的壞處,預期在比價效應下可為主板帶來一波新的波段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