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改選中常委,只是國民黨內選舉出現普遍性賄選後,不得不採取的亡羊補牢措施,國民黨走出第一步,這只是社會對於執政黨最起碼的一個要求。
其實,若不是考紀會懲處送鹹魚紅酒的兩名中常委,出現了嚴重的公平性爭議,甚至造成黨的合法性危機,這場賄選風暴還不知將伊於胡底。更甚者,那些遞辭呈「響應」馬主席訴求的中常委,有多少人正是送禮賄選的主角?他們根本是懼於黨中央下一波查察,被迫簽下辭職書。而連中常委選舉都搞成這樣了,之前更不為媒體關注的黨代表與中央委員選舉選風如何?更是不問可知。
也因此,夸言這是馬主席的大改革,有些言過其實;在年底選舉逼近與動搖黨本的考量下,馬英九雖然用中常委全面改選化解眼前這場危機,問題是,改選後的中常委結構如何?馬如何號召更多的黨內菁英投入中常會?新的中常委能夠更符合馬的改革圖像嗎?
國民黨內每選必賄,與政黨是否執政無關,更不是衝著馬英九而來,而是黨的定位與內部選舉模式出問題。不管是「以黨輔政」或者「黨優政強」都只是口號,關鍵在馬英九到底要拿這個黨怎麼辦?是要把黨當成輔助決策平台?亦或是「強政弱黨」逐步將國民黨蛻變成選舉機器?都需要馬端出具體想法與作法,也才能說服黨內菁英一起投入改革。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