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報導說,在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中,美國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協防台灣,但中國近年快速增長的軍事能力,將使美國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台海危機,更難於做出反應。

中共十一的大閱兵及今年以來高密度軍事演習,令西方國家更注目中共解放軍實力的進展。《經濟學人》表示,美國務卿希拉蕊今年一月間提出「巧實力」概念,主張為軍事能力、文化影響力與經濟實力找出一種巧妙安排,中國官方及評論者對此都深以為然。但《經濟學人》說,目前為止,中美雙方都未能處理好這種「巧實力」安排,中國今年「十.一」大閱兵就是一次「錯誤的演練」。

軍事層面來看,美國防部擔心,中國雖然沒有公開表示希望能將美國力量驅離亞洲,但中國從九○年代末開始加速的軍事現代化,終將使中國領導人相信,或是針對台灣,或是針對從日本到馬來西亞等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國家,中國有能力打贏一場戰爭。

報導指出,在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中,美國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協防台灣,但中國近年快速增長的軍事能力,將使美國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台海危機更難於做出反應。

美國防部官員說,中共正發展中程導彈,其射程遠超出台灣,對美國海軍及美國在日本、關島的軍事基地構成明顯威脅。美官員評估,中國目前是擁有最大型導彈發展計畫的國家。

軍事互信方面,《經濟學人》指出,雖然雙方都知道「錯估」的危險性,但直到目前,中國對美方軍事對話要求仍意興闌珊,美國防部官員至今未能獲准參觀中國位於北京香山的軍事總部,中國戰略核武部隊將領至今不願到美國參訪,此外,兩國軍方雖然拉起熱線電話,但今年三月間,當兩國軍隊發生對峙衝突事件時仍未使用,原因不明。

中國如今正靜悄悄研發其第一艘航母,美國五角大廈官員認為,雖然美國不必為此擔憂,但中國此舉等於向世界各國傳遞信號,即中國不再侷限於沿海防禦。

據指出,曾有一名中國高層官員對時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打趣說,當中國擁有航母之後,中美兩國可從夏威夷起將太平洋一分為二,區隔兩國航母活動的範圍。對此建議,基廷當時客氣地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