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職棒總冠軍戰打得熱鬧滾滾,不論最後哪一隊勝出,一路走來情義相挺的球迷是最大贏家。不過,象、獅的這七場惡鬥在筆者看來是「緊張有餘而精彩不足」,除了失誤連連實在有損「職業」級的招牌外(兩隊加起來共出現二十八次守備失誤,尚不包括無形的攻守錯誤),球員、裁判,及至球迷若干凸槌表現,都有很大進步空間。

總冠軍戰是高張力的比賽,球員因過度緊張而致表現失常,可以理解;但七場比賽廿八次失誤確實過多,這似乎表示我們的「職業球員」不論在心理素質與基本技術上仍不夠成熟。若是以這樣的身手代表台灣參加更高層次的國際比賽,恐怕又會重演去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慘敗」的難堪場面,然後輿論又是一片如何「重振國球」的檢討聲浪。

除了心理與技術問題外,「專注力」不夠是筆者發現的另一個中職致命傷,而它已是經年累月的老毛病了。最明顯的情況是,場內在比賽,休息區裏的球員一片嘻笑打鬧。雖說為自己球隊加油打氣天經地義,但職業球員必須隨時保持冷靜,專注觀察場內的動態,留意對手的戰術與調度,才能掌握比賽的節奏,輪到自己上場時,方得以立即融入比賽的氛圍,拿出最佳的表現。至於歡呼舞蹈的事,就交給觀眾吧。

或許有人認為吵吵鬧鬧本來就是台灣職棒的「球風」,但球員在休息區High過頭,不但會干擾教練的思考、調度,更容易影響自身的表現。總冠軍賽第六戰,獅隊王子崧在延長賽第十一局擊出右外野深遠高飛球,以為是一支再見全壘打,興奮過頭地張開雙手慢慢「滑翔」而未積極跑壘,沒想到球擊中全壘打牆彈回場內,卻因此錯失可能攻佔三壘、繼而結束比賽拿下冠軍的機會。更離譜的是,球還沒出全壘打牆,獅隊球員已經衝進場內,部分球迷也急著將綵帶丟入場中,不僅干擾了比賽節奏,也讓己方的氣勢頓時衰退了半截。

此外就是裁判的問題。第七戰獅隊陽東益及象隊朱鴻森因不滿判決,分別對裁判做出不雅手勢及肢體衝撞而遭驅逐出場。這些舉動都有違運動精神,一點也不值得鼓勵。不過雖說裁判也是比賽的一部分,球員、球迷都應尊重裁判的判決,但中華職棒的裁判們也確實應多留意場上的狀況,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爭議。以朱鴻森事件為例,當時獅隊投手雖已準備投球,主審卻仍有很大空間可以接受朱鴻森的暫停請求(從後來是高志綱催促投手趕快投球即可看出),如此既可讓比賽在較公平的狀況下進行,亦能避免無謂的衝突,似乎更符合裁判在場上的角色。

職業棒球是十分細膩的運動,不論球隊、裁判、球迷,都有很多可堪琢磨的專業環節,唯有面面俱到,才能有高水準、真精彩的比賽。(作者為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