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資訊志工團隊,正在進行偏鄉傳統技藝典藏紀錄工作,幸運拍下六腳鄉九十高齡竹編老師傅沈騫,收山之前最後代表作,這群廿歲不到年輕人,親手紀綠六十年累積下來的精湛竹編技藝時,忍不住驚嘆連連,自豪像是參與了一件歷史大事。
資管系主任吳國瑞指出,為培養學生社會責任,系上和六腳鄉數位機會中心合作執行教育部九十八年度資訊志工計畫,把即將失傳的地方特色技藝,透過現代化數位科技加以紀錄、攝影,製成數位典藏資料庫,供民眾查閱,也當成是這些傳統藝師生平寫照。
團隊紀錄的第一位藝師,是九十歲的沈騫。沈騫因家境貧困,曾經做過一天工資為才一角半的農場工人,三十歲開始跟伯父學習製作竹編器具,一根根竹子靠著沈騫徒手加工,沒多久就變成竹簍、竹掃把、竹扇、畚箕等早期常用生活用品,只是隨著時代進步,這些手工藝品已乏人問津。
吳國瑞說,影像清楚錄下老師傅手腳滿布新舊傷痕,亦宛如一件藝術品。因為從竹皮加工、雛型製作到完工,全程沒辦法載手套,經常一不小心就被鋒利竹片割傷,老師傅一做六十年卻從不喊苦,反而做得心滿意足。
「嘸人接手,實在足可惜。」沈騫跟志工團隊說,塑膠製品取代竹編手工藝品,沒有利潤讓年輕人不想接手,現在這項傳統技藝已慢慢失傳。
吳國瑞指出,竹編文化數位典藏只是一小步,未來將繼續進行穀倉、車鼓陣等傳統技藝紀錄,借過師生的視角把地方文化特色永遠保存並傳承下去。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