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生技產業飛不起來?行政院將生技列為六大新生產業之首,今年三月通過「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看似信心滿滿,但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中央研究院院士陳良博認為,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黃金時期已過,現在再談「起飛」,已經太遲。
中研院長翁啟惠昨天出席交通大學與《天下雜誌》合辦的生醫論壇,與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對談。被問到是否同意陳良博的看法,翁啟惠說,現在開始好好做,應該還有機會。
陳良博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表示,二○○○年左右,是台灣發展生技的最好的時機,當時中研院長李遠哲延攬海外研發好手回國服務,包括二○○七催生《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現任院長翁啟惠。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通過後,行政院經建會國發基金投資「宇昌生技」成立,前行政院長蔡英文出任董座,翁啟惠任董事。陳良博認為,隨著翁、蔡兩人卸下職務及公司改組,台灣已失去發展生技的最後一次機會。
陳良博日前訪問北京清華大學,被其實驗室嚇了一跳,每個房間有兩扇門,一扇通往校園,另一扇通向生技公司,算一算至少有十五家公司設在校園裡,它們的領導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
楊育民與陳良博都以「明目張膽」、「不可思議」形容北京清大的作法,但也不得不折服對岸發展生技新藥產業的企圖。陳良博說,台灣現在還在喊「起飛」,真的太晚了。
翁、陳、楊三人都是留美專家,除了翁之外,另兩人的事業重心都在海外。陳良博感慨台灣缺乏他們那一代有經驗的生技人才,十年前還有許多海外留學生可以回國幫忙,現在人都老了,「生物技術是要拚命的,那一代的留美人才沒用上的話,就沒機會了。」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