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力是指我們做的任何事情:我們所做、所說、甚至所想的任何事情。但現在,我們要稍微澄清並補充:「任何我們『為其他人』所做的事情」,因為我們只能透過從別人身上彈回來的業力,來把業力種入自己的心識田裡,少有例外。這就是為什麼古老西藏典籍常把業力比做回音:你可以站在海洋邊緣,把嗓子喊破,還是沒有回音;最好找個洞穴,裡頭有很多石牆,這樣才能夠讓聲音回彈。也可以說,其他人就像古時候用來種植農作物的棍棒,我們用它來把業力種子推入我們的心識田中。

業力的運作方式(亦即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其實是業管學的世界觀中最令人滿意的原則。業管學的概念並不是空中樓閣,不是不切實際的慈善家的綺麗夢想,而是真實不虛、切合實際、腳踏實地的經商策略,能夠帶來顯著的財務報酬,而這樣的報酬一定會帶來個人的成就感和快樂感。你利益別人,然而不僅如此,你利益別人是會得到報償的,這就是業管原則的運作方式。

業力事業夥伴是業力管理學的核心,他們即是「把你所付出的再回報給你」的人,是會把你的業力彈回到你身上的人。他們會把業力種子種入你的心裡,因此後來當業力以成功機會的樣態出現時,你會看得到,但別人(沒有造善業的人)卻會錯過。

對於每一位業力事業夥伴,你都要做一件事:幫助他們成功。這點請銘記在心。你將集中所有力氣幫助這些人成功,然後你的事業就會成功(對於自己的事業,你不用擔心,甚至也不需想太多)。讓你所有的業力事業夥伴成功,於是10萬個(什麼來著?排球嗎?)就會在一周之內銷售完畢,讓公司賺取最高利潤。

誰是你的業力事業夥伴呢?一共有四組,你需要讓他們全部人都成功。

◎同事

你的同事或職員是第一組業力事業夥伴。請記得,老闆派了12個人到你的小組,以便銷售10萬份產品。也許你過去幾乎把這些人視為工具:雇員,是你「僱用」或使用以便完成工作的人。

不過來到業力管理學,事情就得有所轉變,你和周圍同事必須進入一種新的關係,你「必須」從你這邊送出業力,「送給」他們。你「必須」留意,好讓這件專案幫助「他們」成功。為了賣掉10萬份產品,就需要這樣的業力,而助人成功是種下這種種子的唯一方式,因為我們在尋找回音。

我促成成功→同事

同事帶來成功→我

在運送和販售這10萬份產品的整個過程中,你必須讓專案小組的12個成員都成為公司的英雄,讓他們更好、更有能力更快樂。

◎顧客

一份工作或專案的目的,顯然是提供某人某樣物品或服務:這個某人可能是顧客,但在這裡也可以指上司或股東。你可能會認為替顧客服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概念:你早就知道了,要不然那10萬份披薩你以為是要給誰吃的?

但我們說的不是這點。

如果你要業管原則在你身上發揮效用,就得百分之百迷戀以下這個想法:真正讓你的顧客「成功」。你銷售完10萬份產品時,你的主管在「她」上司的眼中將成為天才;投資的股東將因為這次的專案而獲得額外的利潤;同時你得想辦法讓顧客以更便宜的價錢買到每一份披薩,而且還要降低每一片披薩的膽固醇含量。

◎供應商

假設你認為你之前對「員工」的看法是不好的,請看看你如何對待供應商─肯定是單向關係:他們要給我最低價的高品質麵粉和番茄醬,隨叫隨到,一次送齊。他們是如何辦到的,以及為了這麼辦到而採取了什麼行動,是他們的問題,那是供應商份內的事情。

在業管法則裡,這樣的想法也要徹底轉變。任何一項專案(幾乎是所有的成功或失敗),有很大一部分的業力來自我們待人的方式,尤其是讓專案成為可能的人─也許是為冰箱製造馬達的公司,或是幫我們家油漆廚房的承包商,或是熬夜替軟體寫最後程式碼的電腦怪胎。

你必須利益他們,你要關心他們,你得為他們留意,務必讓這項專案也為他們帶來成功。你幫我製造冰箱馬達,利潤夠多嗎?(啥?從來沒有人問我這種問題!)我幫你找到另一個案子:我鄰居的廚房也要油漆。你寫電腦程式一定要每90分鐘休息一次、做些瑜珈伸展運動,如果沒辦法證明你有做到,我就扣你下星期的工資。

◎世界

你的最後一種事業夥伴相當龐大,也就是外頭的整個世界。前三種夥伴都是離家近的,雖然他們通常是與你共事的人,但依然是跟你很像的個體。也就是說,不管你做了什麼幫助他們,就已經算是在幫助自己了,因此回音不會那麼響亮,就像是往家裡的一個空櫥櫃吶喊一樣。

我們必須走到外頭,到更大的地方,遠離自己的地方,以得到響亮的業力回音。要在這個世界成功,就要採取讓世界成功的行動。我們的專案必須為世界做點事情。

你要集中所有資源(你和整個團隊的所有才能和創意,以及專案經費中的一大部分),用來從事專案之外的另一個計畫─幫助努力完成類似事情且真正需要協助的人。

「如果」你幫助鄰居,讓「他們」的廚房裝修成功,或更好的是,如果你先和一個為鎮上貧窮家庭做免費廚房裝修的組織機構接洽,那麼你的廚房裝修計畫就會成功。如果你走到這一層樓的另一頭,幫助廣告團隊寄出他們的冬衣清倉大拍賣的廣告傳單,或更好的是,如果你的小組能夠說服管理階層製造額外的10,000件泳衣,然後捐給第三世界國家的一名企業家,幫助他成立自己的事業,那麼你們生產小組的10萬件泳衣,就一定會成功運送出去。

奇怪吧?忘掉你自己,為別人做事,一切就會如意順遂。但憑心而論,你不是本來就一直希望世界這麼運作嗎?(本文摘自 業管法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