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臚士洋行是外國人在蒙自開設的眾多洋行中,影響最大、經營時間最長的一家。店裡販賣各國製造的建築材料、日用品等。

南湖的北岸,離法國領事館不遠,有一棟規模比領事館大很多的黃牆紅瓦建築。這裡就是蒙自最大的法式建築-哥臚士酒店,是當年哥臚士洋行附設的酒店。

蒙自南湖 群聚各國領事館

滇越鐵路通車之後,雖然蒙自不在鐵路的路線上,但蒙自畢竟是附近最大的縣城,所以外商在碧色寨火車站,設立倉庫、棧房的時候,很自然的也就把辦公室,設在蒙自風景優美的租界-南湖附近。

據說當時雲南大部份進出口貨物都在蒙自集散,雲南省內外共有四十八家外貿商號在蒙自設立總號。為適應外貿發展,當時法國、德國、義大利、美國、日本、希臘……等國商人,在南湖邊的租界裡開設了安興洋行、沙厘耶洋行、亞細亞水火油公司代理局、美孚三達水火油公司代理處、巴黎百貨公司代理處、英美煙草公司代理處、海峽貿易公司辦事處、博勞當洋行、若利瑪洋行、波士頓洋行……等。1913年,又設立了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蒙自支行,義大利、德國、美國、日本等國也先後在蒙自設立領事館,南湖附近成為外國領事機構和外商集中區。

哥臚士洋行從1905年開業,直到1940年日本佔領越南,滇越鐵路中斷後才停止營業。

哥臚士酒店 重現浪漫法國風

據說哥臚士兄弟,原本是法國建築滇越鐵路時的採購人員,由於負責採購貨物供應築路工人所需,就順便開了一家銷售日用品及五金零件的小店。1910年,蒙自的臨安開廣道道員龔心湛,以希臘與中國沒有定立商約、無通商權,命令他停業。但是在法領事的庇護下,哥臚士以索價2萬元人民幣,頂出存貨作為停業條件,讓此案延而未決。不料隔年辛亥革命、蒙自兵變,哥臚士趁機放火把小店燒了,騙得民國政府賠款4萬元人民幣,並允許通商。於是哥臚士就將縣城東門的彌里村全部買下來,擴大重建哥臚士洋行。

因為它是眾多洋行中信用最好的一家,生意逐漸興隆,而且經營商品無所不包,號稱,「只要拿著錢進來,從一根針到建築用的鋼筋、水泥都有;而且哪個國家生產的都有」。

抗日戰爭爆發後,哥臚士洋行由地方政府接收,先後用作國民政府中央銀行蒙自支行、縣衛生院。1938年,西南聯合大學文法學院遷到蒙自,哥臚士酒店樓上用作為教授宿舍,樓下則是男生宿舍。當時在西南聯大任教的著名學者包括陳寅恪、聞一多、朱自清、馮友蘭、錢穆……等人都曾經在此落腳。

如今哥臚士洋行的主體建築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它當年附設的哥臚士酒店,仍然完好的屹立在南湖北岸,是蒙自規模最大的西式建築。今天這棟建築已經改成一家餐廳,不過整座建築還是保存的相當不錯,成為這家餐廳最著名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