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是揭開冬令序幕的開始,今年的立冬日,為國曆11月7日(周六)。在以前物資不豐富的年代,只要到了立冬這個節氣之際,就有許多的人,會去中藥房抓些補藥帖,來好好調補身體,以因應寒冬之來臨。在養生的觀念上,立冬之後,大地陽氣潛藏,陰氣漸盛,外界草木變黃枯凋,蟄蟲伏藏,此時我們宜收斂精氣,養精蓄銳,為來春的春令生機蓬勃氣機作準備。冬令立冬的進補藥膳則是要使我們提振元氣,讓自身的免疫功能提升,才能抵禦冬日外在嚴寒侵襲與病邪入侵。
中醫認為到了冬天,寒邪當令,而寒為陰邪,易傷人身陽氣,故在冬日要「養藏」人體的陽氣,而所用的養生藥膳,本來是要以溫補陽氣為主,但台灣屬亞熱帶較炎熱氣候,所以在立冬的補養藥膳,應該遵循少食生冷、不宜過度燥熱為原則,使用的藥膳性味甘溫,清補,能提供適當的熱量,能補養人身的陽氣,增加我們的抵抗力,提升身體的代謝活力。
立冬燉補藥膳可選用「人蔘烏骨雞湯」,本方源自於東漢醫聖張仲景先生傷寒論中的桂枝湯,其藥膳方劑組成為桂枝三錢,嫩玉竹三錢,人蔘鬚一兩,枸杞子三錢,炒白芍三錢、山生薑五錢、狗尾草一兩、大紅棗五枚、老薑片三片,加入1,500毫升的水,米酒一碗半,燉烏骨雞半隻切塊燉湯;若是吃素的人,可用素羊肉,素排骨,蒟蒻塊、杏鮑菇等食材取代雞肉。本藥膳湯人蔘味道濃郁,不寒不燥,湯品清甜,調和營養、適合於立冬藥膳食補。
說明:人蔘來源和種類很多,其功用、療效各個不同。而人蔘鬚乃五加科人蔘的細小鬚根經過加工製成,通常分為紅蔘鬚、白蔘鬚兩種,在東南亞常用的是白蔘鬚,台灣地區則多數為紅蔘鬚。本藥材補養力量不如原人參條,但是可以緩補氣虧津虛,病後體虛或虛不宜大補之人,有益氣、生津、止渴、提神、養肺等作用。體質較為燥熱之人,吃藥膳可向藥房指名用白蔘鬚較佳。(和康中醫診所院長施建邦)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