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大陸拍片量、播放螢屏每年飛快成長,估計至2012年票房將達百億人民幣,誘人前景吸引台商,但其中有危機和轉機,以及政策法令鬆綁議題。為此,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台北市文化發展委員會邀集相關業者座談,提供建議給兩岸兩會參考。以下為座談內容摘要:

整理/葉昇宗

台北市副市長兼文化局長李永萍:座談會的目的在交流經驗,我們會整理各位建言提供相關單位制定產業政策的依據。

中華民國廣電公會理事長汪威江:現在大陸願意出25萬合拍一集偶像劇其實沒有利潤,但從創意發想到海外行銷全程參與,希望學到後,未來自己拍。台灣產業政策若沒有防衛對策,3年後可能崩盤。

公會建議,每年放7.5億元電視劇,輔導750個小時電視劇。讓我們跟大陸平起平坐合拍,共享市場,還需一個產官學參與調查研究單位,不斷提供產業情報。

群龍國際影視董事長吳功:現在大陸電影市場約50億人民幣,香港、大陸合作單位拿走80%市場,其他國外製作公司只有20%,憑台灣影視產業實力沒有道理分不到。

關於大陸演員來台,台灣不需過度緊張,國人創意還是較多,而且這樣會使台灣增加工作機會。

超奇國際負責人顧超:未來商機在對岸,優秀人才都跑到大陸。人才流動已經發生,台灣若沒有一套完整方法培育人才,現實跟理論嚴重脫節,傳承將是未來的挑戰。

台灣影視業只針對3到5年產業發展,不曉得把眼光放遠,多向國際學習,在中國回收成本,在全世界賺錢。美國片商容忍大陸非法下載,即著眼於培養口味,讓大陸觀眾學習好萊塢文化。

新路山傳播總經理劉世範:電視台不景氣致製作費萎縮,加上台灣光便當都貴,回台拍戲等於拿在大陸賺的錢貼補損失。開放劇組來台拍攝,對本地藝人有益,他們帶2、3個人來,卻會僱用本地數百位次要演員。

和利得多媒體總經理安偉民:電視劇可以在自家播出,但台灣動畫卻沒頻道可播,因為電視台迷信日本、歐美動畫。動畫500分鐘要投資幾千萬,做2、3年,不比戲劇少,建議仿效大陸廣電主管機關,用比例保障台灣動畫播出機會。

臺北影業董事長胡青中:兩岸影視產業面臨競合情況。大陸後製公司都是政府的,設備水準和數量很高,我們想生存,要想辦法做他們的生意。

台北市副市長兼代文化局長李永萍:兩岸融冰後,除了政府資源投注文創產業,業界也要結合以公協會力量主動提方案。電視政策利多比電影早突破,是因為廣電公會民間力量。

演藝工會顧慮開放後工作機會的問題,其實只要讓政策集中並把量衝出,台灣演藝人員就有工作機會,外流大陸人才也會回來。現在台北歡迎影視團隊來拍攝,不僅協拍還提供折扣優惠。

新聞局電影處處長陳志寬:以後即使不受50部外片配額限制,仍要面對大陸審批制度,審批過後可能剩1、2部通過。所以我們對題材審批問題須有因應之道,已經規劃成立「趨勢研究院」。

新聞局廣電處專委董竹英:合拍劇有很多考量因素,身為主管機關須站在業者和工會立場謹慎評估,看是否為台灣演藝界帶來工作機會,或負面效果。政策形成過程長了點、速度慢了點,我們會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