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即十月廿四、廿五兩日,在泰國專供皇家使用的海灘勝地|華欣(Hua Hin),舉行了一系列的高峰會議,包括東協(ASEAN,大陸稱為東盟)第十五屆峰會,第十一屆「東協加三」即中、日、韓的峰會,另外再加上澳洲、紐西蘭和印度等所謂「對話夥伴」的第四屆東亞峰會,以及第七屆印度與東協十國的峰會。但最令人注目的新聞,卻是在這些峰會之外,大陸總理溫家寶與印度總理辛格(Mamohan Singh)兩人的單獨會晤(見圖,新華社)。

中印之間的恩怨,向來糾纏不清。早在十月七日,新德里出版的《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和《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就大肆渲染說,中國邊防部隊在喀什米爾(Kashmir)的拉達克(Ladakh)地區,侵入印度領土。巴黎的《國際先鋒論壇報》據此也有報導。

北京的反應異常強烈,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十月十三日公開聲明說:「兩國邊界從未正式劃定」,中方對印度領導人前往爭端地區活動「表示強烈不滿」,要求印方「重視中方的嚴重關切,不在爭議地區挑起事端,以利中印關係健康發展」。

這項警告,是在兩國總理會晤前十一天所發。但峰會結束後的第三天即十月廿八日,印、俄、中三國外長在印度Bangalore舉行三邊會談。印度外長克里希納(S. M. Krishna)、俄國外長拉福若夫(Sergei Lavrov)與中國外長楊潔箎都出席。恰在此時,印度政府又宣布批准達賴喇嘛到Arunachai Pradesh省訪問,使楊潔箎很下不了台。

中印之間,自一九六二年的邊界戰爭起,雙方怒目相向,已歷四十幾年。中印邊界長達三千四百餘公里,大半尚未定界。在北京眼裡,Arunachai Pradesh應該屬於「西藏藏族自治區」。印度不但強佔該區,庇護了大批西藏逃亡僧俗,暗中支持「藏獨」,現在又讓達賴進入如此敏感的地區,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雖然生氣,在峰會上相見還得裝出笑嘻嘻模樣,高談兩國友好。新華社發布辛格與溫家寶微笑握手照片,報導說「兩國政府首腦一致表示,要堅持推進中印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實現共同發展,和諧發展。」該社引用溫家寶的話說,中方「願同印方保持高層交往,增進互信,擴大合作」。

辛格怎麼說呢?依新華社消息,他除祝賀中國取得巨大成就和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外,「強調印度不將中國視為威脅,希望同中國發展和睦、穩定、和強有力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儘管雙方面和心不和,中印貿易確實快速增長,明年將以六百億美元為目標。至於最敏感的邊界問題,這次雙邊會談獲得的共識是:「遵循雙方達成的政治指導原則,發揮有關機制的作用,繼續通過坦誠對話,逐步縮小分歧,爭取不斷取得進展,最終達成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換句話說,現階段毫無進展。

十月廿六日下午,溫家寶的專機從華欣起飛,直接回北京。這次出席第四屆東亞峰會的各國領袖與對話夥伴達十六位,除開會與晚宴外,他似乎並未單獨會見每一國的總統或總理。我上新華社網站查過,只找到他分別會晤澳洲陸克文(Kevin Rudd)和身為地主的泰國總理阿披實(Abhisit Vejjajiva)兩人。其餘如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韓國李明博大統領、乃至新加坡的李顯龍,或因時間不足,似乎都未安排單獨會談。

辛格離開泰國後,還要去日本訪問。我在印度報紙上看到他會見溫總理後的談話,說兩人討論範圍非常廣泛,「所有的題目都談到了」,包括中國在西藏的雅魯藏布江(Brahmaputra River)發源地構築水壩的問題。溫承認大壩築成後,喜馬拉雅山融化的雪水將做灌溉之用,但會把水文資料供給印度。

兩人自然討論到達賴喇嘛將在十一月訪印的事。辛格告訴溫家寶說,達賴是印度的「貴賓(honored guest)」。讀者不難想像溫聽到這句話時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