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為產能過剩的大陸風力發電產業,積極尋求海外市場獲得突破。瀋陽動力集團和兩家美國廠商簽約,將投資15億美元興建全美第二大風電市場,預計可滿足大約18萬個美國家庭的電力需求。大陸專家指出,目前大陸環保能源進軍海外市場的優勢是,不差錢。

全球主要國家環保能源市場相互投資開發幾乎成為趨勢,9月分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與大陸政府相關部門簽署諒解備忘錄,計畫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合作建設一座擁有2千兆瓦發電能力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廠,第一階段投資金額即超過2億美元。

大陸銀行提供融資協助

美東時間29日,瀋陽動力與美國可再生能源集團(US-REG)、美國天空風能公司(Cielo Wind)簽訂了合資框架協定。在協定中商定,合資風電專案將向瀋陽動力旗下第一能源集團購買240台2.5MW風機渦輪設備,涉及資金總額超過10億美元。根據框架協定,這個價值15億美元的風電專案將主要由大陸的商業銀行提供融資,美國政府將提供借款保證函和資金資助。

此一個案突顯出大陸風電亟欲尋求國際市場的企圖心。除了面臨產能過剩問題之外,大陸當局提供的政策優惠也恐將縮減。近年大陸風力發電投資形成熱潮,原因之一就是風電設備投資受到國產化率必須達到70%的政策支持。不過,這一政策很快可能就要取消。

在此困境之下,大陸風電廠商遂加快出走步伐,例如金風科技今年也開拓了美國市場。大陸風能專家施鵬飛指出,大陸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是不差錢。第二就是打開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大陸廠商可以帶著資金、設備以及服務的能力,到發展中國家建風電廠。

商機誘人外商搶進大陸

不但是大陸環保能源廠商積極尋找新的出路,大陸本身也是其他國家廠商相中的市場。美國第三大電力公司杜克能源早已與數家大陸公司簽署協定,將開發包括太陽能在內的能源技術。8月分德國光伏巨頭鳳凰太陽能首席運營官宣布登陸大陸,並揚言「公司在任何地方,6周內就可以建造一個5兆瓦的發電項目。」

最近一樁外商到大陸投資的案例是,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在西安啟用太陽能技術研發中心,總投資達2.55億美元,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太陽能研發中心。

對於外商積極搶進,大部分的大陸證券分析師認為,外商看中的是大陸政府規畫中的前景,即到2020年大陸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例將從16%上升到21%。面對一個價值數千億的市場,外資在09年金融危機中當然會逆市蜂擁進入這個龐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