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獎今年正式邁入第17屆,科技獎所強調之技術/Know-How創新、產品/系統創新、製程/流程創新、組織創新、策略創新等5大創新構面的五育並進模式,不但是評選的標準,同時也已成為台灣產業界藉以發展企業未來藍圖的重要指標。

在今年科技獎七大類產業類別評選中,「航太、機械、自動化組」及「資訊、通訊組」最引人注目。「航太、機械、自動化組」除是報名家數最多、競爭最激烈的組別之外,也是表現最亮眼的類組。這些所謂的「黑手產業」,透過不斷精進核心競爭力,輔以成功的經營策略,近年來亮眼的獲利能力,為目前不景氣的氛圍,注入一股強心針。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鋼鐵及台灣國際造船,都是由國營企業轉型,透過組織改造,跳脫國營企業思維,運用業界經營模式,成功提升經營體質,獲利逐年攀高。其中,中國鋼鐵除在製程、技術與策略創新表現突出外。在落實節能減碳方面也不遺餘力,其從高耗能產業變成節能減碳企業的優異成效,更獲得國際肯定。中鋼同時發揮龍頭企業風範,結合國內產學研單位,以母雞帶小雞的精神,引領產業升級,因此,獨得今年卓越創新成就獎,實至名歸。資訊、通訊組今年吸引相當多重量級企業報名,最後出線的廠商包括中華電信、友訊科技、圓剛科技以及研揚科技,都可謂一時之選。

中華電信也曾是國營企業,從最早的家用電話以來,到現在的行動、數據時代。中華電信全方位的電信服務經營模式規劃,及組織調整,讓中華電信持續在ICT領域位居領導地位。

而友訊科技、圓剛科技及研揚科技等公司,除在技術及產品不斷創新外,也持續以品牌在國際市場深耕,並深獲肯定。今年剛獲選為台灣20大國際品牌的友訊科技,其D-Link品牌在全球消費性網通產品上,穩坐第一把交椅,代表台灣已由製造導向進階到品牌導向。

電子光電產業可謂台灣最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已在全球IT產業供應鍊中扮演關鍵要角,「電子、光電組」的義隆電子、奇晶光電、迅杰科技及星雲電腦等,不但核心關鍵技術之掌握有獨到之處,對研發及新興技術之投入以及靈活的創新策略,除了為企業帶來業績之持續成長,也為國內產業供應鍊作出貢獻。

而這些公司在專利權的重視,更是我國未來立足全球的重要根基。生技產業是近幾年政府持續鼓勵的產業,「生技、醫藥、食品組」廠商雖然大多尚屬於起步的新興企業,但今年獲獎廠商的銷售實績,讓人對國內生技產業的默默耕耘有了全新認識,台灣神隆及聯合骨科的產品目前已打入國際市場,台灣神隆的產品目前供應給全球頂尖藥廠,聯合骨科的國際行銷更已超過其營業額的50%,科達製藥的營收也逐年成長。

在「軟體、網路組」中,奇偶科技重視品牌經營,持續投入研發,系統整合能力優異,整合以硬帶軟的優勢,在安控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創新服務組」評審標準特別強調「運用科技、服務加值」的成果,阿瘦實業透過「科技運用」,廣納第一線服務人員及客戶意見,將其轉化為商業智慧,所帶給消費者最窩心的感覺,也為阿瘦帶來實質的營收突破。

產品與技術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然而一個創新的流程、組織乃至於策略,對企業的成長更有畫龍點睛之效。今年獲獎廠商不但在本身產品技術上有獨到之處,也都懂得善用資訊科技,因此能在組織及流程上創新,改善企業體質,突破以往的發展模式,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這種隱性的「軟」競爭力,也讓人對台灣產業的未來更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