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是《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又稱歐巴馬刺激方案)正如總體經濟學教科書所分析的發揮效用,但這也是壞消息,因為教科書的分析也指出,就當前經濟問題的規模而言,這套刺激方案的規模太小。除非某些情況大幅轉變,否則高失業率將持續多年。
結論很明顯,我們需要更多聯邦支出以創造就業,但國會「中間派」不能或不願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才是真正的壞消息。
不久前美國經濟就像自由落體下墜,若無上述刺激方案,自由下墜的趨勢可能還在持續,後果是失業勞工縮衣節食,現金吃緊的州和地方政府大批裁員。
刺激方案未能完全消弭這些效應,但足以打破經濟衰退的惡性循環,關鍵可能在於失業者獲得救濟以及州和地方政府獲得補助,總算使經濟自由下墜結束。據上周的報告,美國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的年成長率達三.五%,優於預期,顯示經濟開始復甦。
假設經濟成長維持在三.五%,失業率遲早會下降,但速度非常、非常慢。以柯林頓時代的經驗為例,他八年任內的平均成長率為三.七%,如果目前的成長率能夠維持,失業率每年頂多減○.五個百分點,亦即需要十年才能恢復充分就業。
更糟的是,這種成長率能否維持根本還不明朗。刺激方案的效果需要時間累積,它能創造或挽救的工作機會仍可能達到三百萬,但它對經濟成長的巔峰效應已經過去。當刺激方案的效果逐漸消退,只有靠民間投資擔當維持穩健成長的大任。到目前看不到這種跡象。
華府只聽到兩種論點,一是刺激方案已經失敗,失業率還在攀升,所以不應再有作為。二是刺激方案已經成功,經濟開始成長,所以不用再有作為。事實是,這個刺激方案是好東西,只是份量太少,它有助於經濟,可惜規模不夠大。但這樣的事實在這個政治講究唇槍舌劍的年代,似乎複雜到無法令人理解。
高失業率不單懲罰現在的經濟,也懲罰未來的經濟。面對景氣低迷,企業刪減投資,包括廠房設備的支出和對產品研發及員工訓練的無形投資。這將重創未來多年的經濟潛能。
反對赤字的鷹派動輒抱怨說,現在的年輕人將來必須付更高的稅以應付我們正在累積的債務。但他們如果真心關切年輕人的前途,勢必要求政府創造更多就業,因為年輕勞工的失業率高得不成比例。
即便是所謂現在增加刺激支出須以將來付更多稅為代價的說法,大部分也是錯的。為復甦增加支出可帶動現在和未來經濟強勁發展,而強勁的經濟代表政府會有更多稅收。
我知道我的主張不切實際。沒有民主黨保守派的支持,重大經濟方案無法在國會通過,而這些民主黨保守派已經告訴記者,他們對刺激措施已倒盡胃口。
但我希望他們的胃口能迅速恢復。現在我們知道刺激方案有用,只是作用不夠大。為了現在失業的人,為了國家的前途,我們必須有更多作為。(克魯曼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