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農委會及經濟部昨天傍晚舉行聯合記者會,正式公告「修正美國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公告美國帶骨牛肉的進口。衛生署長楊志良也同時宣示,將以「三管五卡」的行政手段,技術性嚴密防堵美國牛絞肉及牛舌等內臟進口。
預計最快十一月中旬,民眾可望吃到帶骨牛肉,但具爭議的牛絞肉、牛舌等內臟,都被技術性攔截,餐桌上休想吃得到。
修正美牛進口規定 衛署正式公告
行政院也在新聞局舉行政策說明會,由衛生署長楊志良、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及經濟部長施顏祥聯合對外說明決策內容。
衛生署一口氣公布了多達八頁的「進口牛肉檢疫及檢驗管理辦法」,及「餐廳標示牛肉原產地管理原則」,從肉品來源和餐廳標示雙管齊下把關。
根據衛生署公告的管理辦法,對於高度爭議的美國牛絞肉進口問題,首次以文字明訂「由於美國農業部對牛絞肉未簽發QSA(品質系統評估制度),我貿易主管機關不會對美國牛絞肉簽發輸入許可證」,因為無法進口,因此市面上不可能吃到牛絞肉。
鎖定風險 以「國家行政職權」把關
另外,辦法也規定,對於內臟及牛舌等產品,政府可以依批別實施「解凍及組織檢查」,以徹底防堵摻雜「特定風險物質」,衛生署表示,這是「技術性」的把關,因為肉品一旦解凍就失去保鮮,當然無法上市。楊志良表示,此次只開放卅月齡以下的牛肉及產品,全面禁止扁桃腺、迴腸末端等特定風險物質;外界關心的絞肉、內臟,以及腦、脊髓、眼、頭骨四項非特定風險物質,將以「國家行政職權」把關,不會進入台灣。
在控管措施方面,楊志良保證政府將採取「三管五卡」嚴密措施,楊志良舉例指出,當美國牛絞肉進口時,我方要求美方逐一證明牛隻數量、每頭牛是否均為卅月齡以下,甚至要求查驗錄影帶。在此嚴格要求下,若還有進口商能獲准進口,他願「自我了斷」。
當媒體問到,我方的行政手段是否可能引來美國反彈?楊志良強硬回答「不會」。他表示,韓國和台灣的進口條件完全一樣,韓國做得到,台灣也行。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