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商談ECFA正如火如荼,但台灣各界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簽署仍有疑慮。下周將有400多家中小企業舉辦大型聚會,邀請產官學界與談,探討簽署ECFA對中小企業造成的衝擊。陸委會和經濟部都將派副首長面對企業界。
「中華民國中小企業專業經理人協會」的20周年慶預計8日在台北市政府親子劇場舉辦大型研討會,探討「ECFA與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
支持反對各一半
協會指出,決定辦ECFA座談會後,報名踴躍,估計與會人數將達400至500人,顯示中小企業主普遍關心ECFA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協會說,因為不了解新制度,目前會員支持與反對ECFA各半。
協會表示,經濟部次長林聖忠、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和海協會副秘書長馬紹章預計與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賴杉桂將擔任與談人,與企業、學界代表對談。
中小企業普遍擔心兩岸簽署ECFA恐面臨喪失競爭力、造成大量失業的困境。因為ECFA需遵守WTO精神,台灣利用「早期收穫的條款」先要求大陸開放市場給台灣,但早晚必須開放市場給大陸,達到雙方都零關稅的目標。
傳統製造業艱辛
一旦兩岸進出口商品皆享零關稅好處,廉價的大陸商品賣到台灣將更廉價,讓傳統製造業等中小企業處境更艱辛。
「在海西做一個麵包賣來台灣,加上運費,都比台灣本土做的便宜!」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指出,未來不是台灣商品賣往大陸賺多少錢的問題,而是有多少台灣商品轉到對岸生產再賣回台灣的問題。
貿協將扮推銷員
未來ECFA上路對台灣的影響是一體兩面。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周信佑在其文章「ECFA該如何簽」中指出,簽署ECFA對台灣就業市場當然不是完全正向,任何一個政策都會有人受益,有人受害,只要對整體社會是好的,那就是好政策。
行政院長吳敦義也曾說:「ECFA是帶刺的玫瑰,有機會也有風險,但樂觀者看到花,悲觀者見到刺。」
根據經濟部研究報告,ECFA簽署後,可能受益的產業包括石化、機械與紡織業等,可增加35萬人就業機會;可能受影響產業包括磁磚、家電與毛巾等,8萬多人就業機會受影響,淨增加就業機會約26萬人。
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日前指出,台灣中小企業產品其實非常好,貿協將協助這些產業到大陸各城市參展推銷產品,讓他們在大陸創造新的市場,重新活起來。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