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新舊教育部長交接之際,大陸中央電視台報導8個大陸目前中小學發展的潛規則,指出中小學教育發展的怪現象,此報導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社會輿論更認為教育存在結構性積弊,期待新教長能從整個教育結構改善大陸教育的現象。
8個潛規則 直指弊端
就在新任教育部部長人選公布當天,央視報導大陸8大教育潛規則稱「其積弊之深令人震驚」。一為「免試就近入學」異化為「爭相擇校」;二是擇校費「被自願」;三是奧數改頭換面;四是升學率還在爭第一;五是「重點班」改名「創新班」;六是補習班掛名「家長委員會」;七是「你的學生我來教」;八是全日制培訓班集體易地補課。
這8個現象雖只針對中小學,但無疑的是大陸教育結構的縮影,學生因為考試而學習,教師因為應對考試而教育學生,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這8個現象成為潛在教育規則,只要家長不奉規則行事,孩子就會背當今教育體制淘汰。網友指出,不管教育部修訂了多少次義務教育法,頒布了多少個通知禁令,現實的問題是學校有優有劣,師資有高有低,在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等政績掛帥中,教育資源配置失衡的現狀嚴重,甚至優劣差距越來越大。
該報導引發各界熱烈討論,許多人認為「教育商品化」是當前主要教育問題根源之一,呼籲教育部要做全民的教育部,而不是少數團體的教育部。要擔起發展公共教育的價值導向,保障每個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權。
網友說,從這幾項規則不難看出當利益主宰教育時,各種唯利是圖的教育手段便會層出不窮,即使政府禁令再多,教育機構同樣換湯不換藥的從各方面加重學生負擔,削瘦多少家長荷包。教育競技化亦是弊病之一。
保障受教權 責無旁貸
許多教育工作者則說,新任教育部長應解決目前教育資源貧富懸殊的問題、落實「窮人教育學」並且擺脫目前「分數崇拜」的普遍價值。網友覺得,教育部長換人之所以成為熱門話題,是因為目前的教育改革讓學生不滿,家長不滿,教師不滿,社會也不滿,教育已經成了眾矢之的。所以各界才期望袁貴仁能「新官上任三把火」,掃除教育積弊,恢復正確教育價值,理順政府與學校的關係,進行辦學體制改革、教學方式改革。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