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戰略司令部總指揮奇爾頓上周在一場論壇會中對記者表示,美國對中國過去十年來發展迅速、卻用意不明的太空科技感到憂心,他建議歐巴馬政府加強美國在南半球鋪設衛星系統,以便更有效的監控中國的軍備動靜。
奇爾頓上月甫與到美國參訪的中共中央軍委徐才厚會面,外界認為,中美雖嘗試藉由外交機制建立軍事互信,但雙方對彼此的軍事實力仍有疑慮。
中空軍司令言論引注意
奇爾頓說,太空已成為各國的競爭場所,而中國的太空計畫,在過去十年來發展迅速的程度,連中國觀察家都感到吃驚;他認為,美國有需要與中國加深對話,以便更清楚中國在太空計畫的意圖。
奇爾頓對中國太空計畫的疑慮並非空穴來風,日前,中國空軍司令許其亮在接受《解放軍報》採訪時表示,各國軍事力量的競爭都是由航空領域伸展到太空,中國在太空科技上的發展,是時勢所趨。
許其亮表示:「一定意義上講,控制了天空,就控制了地面、海洋和電磁空間,就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雖然許其亮同時強調,中國始終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無論中國空軍如何發展,都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軍事威脅,然而此番談話,也已引起西方媒體的警覺。法新社和英國《每日電訊報》的報導說:「中國空軍司令說太空軍備競賽是「歷史必然」,表明北京反對太空軍事化的立場發生轉變。」
西媒質疑陸軍事野心
英國《金融時報》也質疑中國軍事擴張的野心,該報評論指出,許其亮的言論無異指出了美國與中國在未來可能會展開競爭的另一領域。
報導說,鑒於美國軍事專家早已對中國日益強大的軍事能力發出警告,華盛頓方面對上述言論的解讀必然是:它明確地表達了北京方面希望抗衡美國太空力量的雄心。
不過,中國軍事專家則強烈否認了中國可能正計畫建造太空武器的說法。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的王湘穗表示,許其亮只是陳述了中國太空技術上的前景,不過王湘穗也補充稱:「當然,所有的衛星──無論是軍事衛星還是私人衛星──都帶有某種軍事背景。」
中美猜忌 難建軍事互信
另有一些安全專家認為,北京方面之所以低調處理空軍司令的言論,是因為與其說他的話表述了一種戰略轉變,不如說中國空軍是在爭取獲得更多資金,與海軍競爭經費。
不過,中美軍事上的互不信任,一直是兩國雙邊關係、甚至是全球軍備競賽上的重大議題,美國太平洋地區最高軍事長官基廷上月才警告說,中美兩軍之間持續的溝通不暢,加大了兩國海軍之間的摩擦升級成更嚴重事件的風險。
基廷說,自從馬英九去年當選台灣總統後,台海兩岸關係近來出現改善,不過他同時指出,自己還沒有見到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部署有任何放鬆。
他表示:「在台灣海峽,中方還沒有顯著減少自己一側的軍力部署,對我們來說,這仍是一個需要仔細觀察的問題。兩岸緊張局勢緩解的趨勢值得嘉許,我們希望這一趨勢繼續下去。」
近年來中美兩國最嚴重的軍事交鋒發生在2001年4月,當時中國一架戰鬥機和美國海軍偵察機在南中國海上空相撞。今年3月,中國艦船在海南島水域對美軍監測船「無瑕號(Impeccable)」的「騷擾事件」更加遽了兩國的衝突。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