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柏林圍牆被推倒,次年十月三日東西德統一。不論對德國或世界,這都是廿世紀歷史重要一刻。然而,政治統一不表示社會、文化、經濟融合無間。統一後德國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恐怕要花費一個世代,或者更多時間整合。屆時有多少人記得或知道,這道圍牆的故事與意義?
負責研究、維護保存和紀念這段歷史的「柏林圍牆基金會」(Stiftung Berliner Mauer)主任克勞斯邁爾(Axel Klausmeier)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柏林圍牆倒了,許多人腦袋中卻仍存在著一道圍牆。以下為訪談紀要。
廿世紀最美好的事
問:柏林圍牆倒塌廿年意義何在?
答:我相信這是上個世紀最美好的事。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的和平革命,為廿世紀添上冠冕,紀念和慶祝圍牆倒塌對大家十分重要。
問:是否所有的恐懼和憤怒已消逝?
答:當然仍有許多事要做,但我深信,我們有絕佳理由相信,廿年前,我們竭盡所能共同完成統一,值得喝采。不要忘了,東西德分裂那麼久,雙方發展不一,統一廿年後,彼此感受依然不同,經濟負擔也未消逝。但絕大多數人是獲利者,這點毫無疑問。
心理的圍牆仍存在
問:社會柵欄仍然存在?
答:是的。圍牆倒塌時,我們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經濟和政治系統。政治上我們很快結合,但經濟和社會融合是一段過程,需要磨合,不是立即可生效的決策。我們把兩個同文同種,政治經濟制度迥異的國家統一起來,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十分成功。
問:同文同種同語言,實體圍牆倒了,不表示心智邊界(mental border)已移除?
答:沒錯。我們腦中仍有圍牆存在。最簡單的例子,圍牆倒了廿年,今天仍然可以聽到柏林人說:「我今天開進西德…」顯然圍牆還存在他們的腦子裡。或許十年後,才沒有人會在意我們身處東邊或西邊。
民主時刻受到威脅
問:柏林人或德國人對圍牆的記憶有不同看法,柏林圍牆基金會面對的主要挑戰是什麼?
答:保存歷史,提醒大眾珍惜民主自由。德國有許多可怕、醜陋的歷史,壓抑可能比面對容易。但我們很幸運可以研究保存這些歷史,為後代留下紀錄。
不過,與年輕一代接軌並不容易。年輕一代對分裂沒有太多概念,無法想像共產極權,連婚姻、生活和旅行、思想都受限制。他們以為民主是天經地義,但事實並非如此,民主時刻受到威脅,我們必須費力爭取維護。一九八九年「神奇的一刻」,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