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文化交流再添一樁喜事,即將在11月26日展開的「2009北京喜劇藝術節」,特別邀請台灣劇場界元老劇團之一的屏風表演班參與盛會,在12月17日到19日演出3場著名劇碼《莎姆雷特》。

據新浪網報導,「2009北京喜劇藝術節」10月30日在北京電視台觀光大廳舉行記者會,正式啟動各項相關活動。北京電視台總編輯張曉、喜劇節藝術總監陳佩斯,身兼屏風表演班老闆娘的台灣知名女星王月,以及大陸劇場界知名人士姜昆、朱時茂、洪劍濤等人都出席這場活動。

連串誤會組成爆笑經典劇作

喜劇節藝術總監陳佩斯表示,11月26日至2010年1月6日舉行的「2009北京喜劇藝術節」,長達40天的活動期間有多位海峽兩岸著名喜劇演員、知名戲劇導演、影視名角以及劇壇新生代,陸續在北京電視台多功能劇院(簡稱BTV劇院)演出7齣具有影響力、貼近一般民眾生活的舞台喜劇,除了台灣的《莎姆雷特》之外,還有台灣導演陳立華領軍,寧靜、洪劍濤等大陸A咖明星演出的《開心晚宴》,以及大陸本土舞台劇《我不是李白》《陽台》《白日夢》《老宅》,曾在台灣獲得票房佳續的韓國舞台劇《亂打》也受邀演出,以不同劇型與風格呈現讓人開懷大笑的喜劇。

《莎姆雷特》是這次北京喜劇中唯一純台灣血統的舞台劇,也是屏風表演班最經典喜劇,1992年4月首演至今,已經搬上各地舞台107次,吸引12萬7410名觀賞人次,不僅是屏風表演班票房最好以及預售狀況最佳的劇目之一,去年應邀參加北京國家大劇院的國際開幕季演出時,也讓5個場次、5000位民眾笑到肚子痛。

號稱「與《哈雷姆特》無關,和莎士比亞有染」的《莎姆雷特》,是一齣復仇情境喜劇。劇情描述一個業餘的「風屏劇團」正準備演出英國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哈姆雷特》,呈現劇中「充滿人性中的仇恨、嫉妒、道德矛盾、猜忌報復」的豐沛情緒;但不幸的是在籌備過程中,因為人事不和,以致錯誤連連;開演當天,所有人站上舞台表演時,竟然演成了情境喜劇《莎姆雷特》。

首演至今 已17個年頭

當年這齣戲是屏風劇團團長李國修向當時445歲的莎士比亞致敬而創作,明顯是顛覆悲劇《哈姆雷特》的喜劇,以戲中戲的形式,引導觀眾沉澱與思考人生與戲劇之間的關係,表現出現代的悲喜人生。

《莎姆雷特》首演至今,已經歷17個年頭,演員也隨著不同年代的演出版本不斷更迭;與去年北京公演相比,今年參加「北京喜劇節」的演員名單中,就少了預產期在12月的孕婦黃嘉千、日前因肺炎被緊急送醫的薛至正等,但保留大部分原班人馬,例如團長李國修、王月、金鐘獎單元劇最佳男主角樊光耀、相聲界大師朱德剛,以及杜詩梅、劉珊珊、狄志杰等人。

屏風表演班也趁參加喜劇節的機會,先行在12月10日到12日於上海城市劇院演出3場。

時尚喜劇《開心晚宴》,由原表演工作坊導演、曾執導舞台劇《情聖正傳》《非要住院》的陳立華導演領軍,大陸明星寧靜、王思懿、洪劍濤、高亞麟、鞏小榕、桑平主演。

《開心晚宴》用謊言、笑料加菜

這齣戲描述事業有成的男主角「大道」原本想趁老婆「倩倩」回娘家,在別墅為情人「楊希」舉辦私人生日派對,並邀不知情的大學同學「老吳」參加;不料,「老吳」早與「倩倩」暗通款曲,聽說情人要參加派對,「倩倩」臨時決定留下來參加派對。「大道」只好央求「老吳」假裝是「楊希」的情人,偏偏「老吳」誤認廚娘是「楊希」,一連串陰錯陽差,造成劇中人不斷編謊、費力圓謊,笑料百出。

而擔任喜劇節藝術總監的大陸舞台劇導演陳佩斯,也推出經典劇碼《陽台》和2009年全新力作《老宅》參與。他表示,大陸民眾以前沒有生存權、快樂權,因此,現在的劇場工作者有責任讓民眾的生活更快樂,因此邀請兩岸劇場工作者聯手合作,促成北京喜劇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