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中與余秋雨、南方朔對談的平路,在擔任台灣駐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近七年期間,因長住香港之故,昨日她便以「城市觀點」提出對兩岸三地的看法。

她認為香港做到了國際城市的專業、效率,「但若說什麼限制了香港的發展,便是豪宅價格太高,以及歷史感的欠缺。」香港土地炒作嚴重,貧富差距驚人地高;另一方面,古蹟不斷地拆,充滿歷史遺痕的地標,幾乎已點滴無存。

相較之下,她認為台灣有許多不同時代的建築並存,既參差卻和諧,波西米亞式的藝術家也能在此找到棲身之地,「這些人讓城市變得有趣,這種趣味是保持人民創意腦袋最重要的元素。」反觀近年大陸城市,商業大潮來得太快,令人憂慮,各城市一致性變高,創意空間也逐漸消失。

但她也坦言,香港與台北其實都在「低估彼此」,香港人嘲笑台北「土」,台北則說香港「連像樣的書店都沒有」,因此她認為兩岸三地最欠缺的是「信任」,需要透過對彼此過去經歷的了解,才能將心比心,獲得更多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