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裡有一面人盡皆知的九龍壁,北海公園裡也有一座華麗的九龍壁;但是跟大同的九龍壁比較之下,前兩面九龍壁顯然略遜一籌。
明朝的開國君主朱元璋是個多疑而重權的皇帝,當他取得天下之後,就開始清除身邊的一切威脅,連跟隨他出生入死、戰功彪炳的大將、功臣也難以倖免。只有將軍權交給自己的兒子他才比較放心。
奢華代王府 保存壯觀九龍壁
朱元璋有生之年曾經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一共在全國各地封了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孫子為王,這些藩王都有自己的王府和軍隊,按明朝的規定,每個藩王可以擁有的部隊從九千到五萬七千人不等;不過其中有九個例外,那就是遼王、寧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和肅王。
這九位藩王的封地從東北一直延伸到西北,肩負著抵擋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責大任,所以掌握的部隊遠遠多於五萬七千人;其中勢力最大的燕王(後來發動靖難奪取帝位的明成祖永樂皇帝)和晉王,甚至各自掌握多達十多萬人的部隊。這九位呼風喚雨的藩王之中,朱元璋的第十三個兒子,代王朱桂的王府就設在大同。
大同的這座九龍壁,就是當年代王府端禮門前的照壁。規模龐大奢華的代王府,在清兵攻入大同時付諸一炬,這座九龍壁卻意外保留了下來。這座長四十五點五公尺,高八公尺,厚二公尺的九龍壁,據推測興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左右。不僅是中國最大、最精美的九龍壁,也是最早的一面九龍壁。不過這面照壁雖然號稱龍壁,其實上面的主角並不是龍,因為代王只是藩王,不是天子,所以不能用象徵天子的五爪龍,而只能用四爪的「蟒」。
這座九龍壁,正中一條黃色巨龍,是九龍的中心,龍頭面向正前方,龍尾擺動,鱗光閃爍。主龍兩側的八條龍互相對稱,構成一幅穩重而生動的畫面。龍壁前面還修築了一座倒影池,中段有石橋讓行人穿行。龍的水中倒影,把靜態的龍變成動態的龍,可謂匠心獨具。
除了這座九龍壁之外,大同還有五龍壁、三龍壁……等等,一共九座龍壁。數量之多、裝飾之精美,全國無出其右,所以被稱為「龍壁之城」。
魚躍龍門 勉勵學子金榜題名
五龍壁是一座磚雕龍壁,從雕塑風格判斷應該是清代遺物。過去它是大同文廟的照壁,不過現在則矗立在大同市婦幼醫院門前。
這座龍壁兩端分立的八字牆上,有兩幅巨型磚雕壁畫。西面的是魚躍龍門;東邊是這條鯉魚已經躍過龍門,正在破浪前進。魚的頭部已變成龍頭,口中吐出一縷瑞氣,化作六朵祥雲,雲中承托「天鼓」。兩幅磚雕壁畫在鼓勵士人刻苦讀書,一旦金榜題名,就如魚同躍龍門,一鳴驚人。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