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白袍營造專業醫事人員形象,騙取民眾信賴的案例層出不窮,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法規會委員施肇榮痛斥,這已不是衛生單位就能處理的問題,政府再不出來好好管管,不但會影響民眾對專業的信賴,也會讓醫師對法律失去尊重。
施肇榮建議,這類節目擺明了進行消費行為,所以,消保官應主動出擊,諸如援引消保法規,要求製作單位須以一定的螢幕比例,清楚標示出席專家的學、經歷,不能只以什麼專家、老師或達人的名義,就呼籠過去。
施肇榮說,醫師公會全聯會早就注意到這類「節目化」之食品廣告,對真正醫事人員專業形象的傷害與踐踏,「然而更嚴重的是,常有患者因誤信節目中的『醫師』,進而延誤或中斷就醫。」其後果絕非只是吃了節目中吹噓的食品,大不了沒效而已。
但是,正因為這些民眾誤信的「專家」,多半都不是真正的醫事人員,衛生單位根本無權無責可管,所以,除了買產品的民眾被騙,專業醫事人員的形象及醫譽亦受損,變成另一群受害者。
發表意見